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改革开放35年,也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35年。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跨越式大发展,在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使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改革开放35年来,随着煤炭、石油勘探开采能力稳步提升,发电装机容量迅速扩大,清洁能源比重逐步提高,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系列能源配套工程的建设,我国能源生产、输送能力不断提高。为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
35年来,我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424万公里,较35年前增长3.8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增长88.8%,居世界第二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328万公里,增长2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6.5亿吨,增长32.5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由2002年的4.6%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42.1%。邮电通信普及率也不断提高。我国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的每百人0.38部提高到2012年的每百人103.1部;手机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几乎达到了成年人人手一部的水平。
2012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近9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最终信息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原标题:中国能源生产升至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