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9月18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各种类别的废弃物处理中,电子垃圾的回收与处理,是复杂的难题。台湾经过15年来的摸索与努力,已然取得不俗成绩。根据台湾环保部门的统计,2011年,台湾共回收了580万台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冷暖气机等13项电子废弃物,重达11.47万吨,平均每人每年回收量为4.94公斤,已超过欧盟2012年每人每年回收量4公斤的目标值。
“绿牡蛎事件”教训深刻
二仁溪,是台南市和高雄市的界河。在这悠悠溪水里,曾经藏着一个伤心故事。1986年,在二仁溪出海口,台湾业者发现,他们养殖的牡蛎全都变绿了。原来,当时的二仁溪两岸,都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厂家的天地,他们将从美国进口和岛内各地收集来的电子废弃物汇聚在这里,先进行拆解,然后将拆解下来的电路板、废五金、废电缆进行焚烧,在焚烧过程中,造成第一阶段的二英污染。接下来,这些厂家又用强酸进行清洗,之后,未经处理他们就将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废酸液,直接排放到二仁溪中,这些污染物随着溪水流到海里。出海口养殖的牡蛎,大量吸收铜离子后,颜色变成绿色。而拆解剩下的其他废弃材料就任意弃置,一堆又一堆电子废弃物,成为那时二仁溪两岸的“风景”。
“绿牡蛎事件”引起全岛震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电子废弃物不当处理引起的污染问题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事件发生后,在岛内环保主管部门的强力干预下,二仁溪沿岸50多家五金工厂全数强制拆除,其中的合法从业者被移转至高雄本洲工业区、台南科学工业区及彰滨工业区。然而问题才刚开始,虽然因为减少了污染源,二仁溪的污染度逐渐降低,但要真正整治、恢复周边生态环境,却是任重而道远。根据台湾“环保署”的估算,在二仁溪河川流域,有25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还有10处场址的土壤或地下水遭到重金属污染。光是清除电子废弃物就要花掉20亿元新台币,遑论河川复育。说起“绿牡蛎事件”的惨痛教训,台南市长赖清德表示,当年熔炼废五金产值不到20亿新台币,如今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整治,值得我们好好警惕!
“四合一计划”化解纠结
面对包括电子废弃物在内各种垃圾随意处置造成的严重后果,从民间到主管部门,岛内各界进行了自省与反思。从1987年开始,台湾逐步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制度。台湾“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处长吴天基表示,“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让台湾的垃圾处理问题找到了解决之道。
就电子废弃物来说,这“四合一计划”就是结合小区居民、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等四方面,实施资源回收、垃圾减量工作,通过回馈方式鼓励全民参与。首先,小区居民必须将电子废弃物与其他家庭垃圾分类,交给回收点、清洁队、回收商处理。其次,回收商参考回收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告的补贴费率,按照市场价格向居民、小区团体及清洁队或传统回收网络收购电子废弃物。第三,地方政府的清洁队向居民收集电子废弃物,变卖后所得按照一定比例返回给参与的居民及工作人员。第四,在回收基金方面,采取对民众提供回收奖励金,及对清除处理业者提供回收及处理补贴费的方式,提高回收率,确保废家电的回收量。
台湾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董事长陈曼丽说,很多人不知道回收电子废弃物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其实都是电子产品进口商和制造商缴交的资源回收费用。她说,1997年台湾修正废弃物清理法,明令电子产品制造及输入业者,必须依核定之费率百分之百缴交回收清除处理费,并成立资源回收基金。1998年7月,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纳入政府预算,接受“立法院”直接监督,“环保署”则成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环保署长”,委员则由官员、工商团体代表、学者专家等组成。
陈曼丽介绍说,自从业者缴交资源回收基金以来,目前每年约可收入65亿—70亿元新台币,其中80%为“信托基金”,20%为“非营业基金”。而今,资源回收在台湾形成专业化的体系,不论任何人的资源回收物品透过清洁队、小区、学校、社团回收,他们都会进入回收商的手中,再进入处理管道。处理业者经过稽核认证后,就可以向基金管理委员会取得费用,一般而言,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都会支出45亿—50亿元新台币的信托基金。
环保政策需与时俱进
“四合一计划”集合了各方力量,将岛内的资源回收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但面对近年来电子产品使用普及、淘汰速度加快的态势,岛内各界各司其职,将电子废弃物最大限度地纳入回收体系。
今年8月5日,台北市政府环保局与岛内好市多、大润发、灿坤等11家通路业者签署了一份“四机回收工作自律公约”。未来民众购买冰箱、空调、电视机、洗衣机这4种电器时,业者应告知回收服务内容,免费提供同数量、地点的旧机回收服务,并开立三联单给消费者、回执给环保局。业者需7天内上网登录回收联单。旧机则要在收受日起3个月内,交给合格回收业者或环保局清洁队。台北市环保局长吴盛忠表示,业者如违规,可开罚6至3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
与此同时,台湾的环保主管部门也针对电子废弃物的新态势,不断增加资源回收品项目。针对废旧手机,台湾“环保署”于2006年正式公告废旧手机为清洁队资源回收项目,2008年又增列手机充电器为清洁队资源回收项目。2009年,台湾“环保署”与手机制造业者、电信业者及通讯门市等业者签署“通讯产品回收合作备忘录”,扩大提供回收渠道,免费回收民众的废手机及配件。几年下来,岛内的废手机及配件的回收量逐渐提高,2012年的回收量约436吨,而2006年这个数字是110吨。不久前,台湾“环保署”正式发布公告,将平板电脑、外接硬盘纳入应回收项目,制造、输入业者应负回收、清除与处理责任,并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陈曼丽表示,现行的制度有其不完美之处,希望有更宏观进步的环保政策能提出来,让台湾一直能跑在前面。(本报记者 吴亚明 王平)
责任编辑:刘强
(原标题:聚焦台湾环保之路:给电子废弃物找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