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条件下,降雨量的50%会渗透到地下,但在大城市,降雨只有10%会渗透到地下,大量未经自然渗析的雨水被直接排入溪涧河流,造成水质恶化
□建安
二十多年前,我全家第一次到美国首都观光,对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的广场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那些大型博物馆,全都免费开放,大人孩子获益匪浅。但是有一点不大理解:美国是世界首富,国家广场的大部分地面却都是草坪,连人行步道也多铺的是碎砂石,舍不得用花岗岩石板,不要说比不上莫斯科红场,连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时间久了,特别是后来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知道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利弊之后,才衷心佩服华盛顿市政规划的远见卓识。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仅就节能与环境保护而言,城市的公共交通利用率高,集中居住的冷暖通风效率也高于分散的郊区。但是它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导致雨雪天气降水形成地面径流,雨水携带各种污染物质,大多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长期积累对水体的毒害非常严重,所以尽可能保留或人工种植绿地,就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分析,在自然条件下,如果树林草地等地表植被未受破坏,降水量的50%会渗透到地下,其中一半通过浅层渗析进入地面水系,另外一半浸润到深部地层,是地下含水层的水源。其余50%的绝大部分(40%)蒸发返回大气层,只有一小部分(10%)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入江河湖海。
现代化的大都市,建筑物占地之外的土层大多不是被夯实,就是被不透水的材料覆盖。如果整个城市75%以上的地表面积不透水的话,降水只有10%能够通过浅层渗析进入地面水系,能够渗透到深部的地下含水层的只有5%,蒸发占30%,而超过一半(55%)将成为地表径流。
这部分未经自然渗析的雨水,携带着大量杂质进入城市的下水系统,包括泥沙、机油、各种废弃的塑料金属以及滋生的细菌等,大多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溪涧河流,造成水质恶化,危及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同时因为水量比天然植被环境下增加了四五倍,使得河岸侵蚀加剧,对陆生和两栖野生生物栖息地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水源,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应该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的绿地,绿化面积必须符合市政规划的规定,政府在行道树和市政绿化项目上加大投入,采取环保部门推荐的耐旱品种,并且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管理与维护。
2011年华盛顿市制定了“可持续的特区远景规划”,到2032年,全市绿地覆盖面积要达到40%,其中75%应具有雨水过滤或收集利用的功能,居民与绿色自然环境的距离应在步行10分钟之内,所有水域的水质都达到可以游泳、钓鱼和可以食用的标准。
其中有两个项目引人注目。一个是关于行道树的管理,通过社区组织的志愿者,对所在街区的行道树建立档案,定期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现有行道树的更新换代和生长良好。还有一个是设立绿色屋顶专项基金,鼓励将房顶建成绿地,每1平方英尺新建或改造的屋顶绿地可以获得5美元的补贴(折合1平方米大约54美元)。 编辑: 何平
(原标题:环保先行 美国华盛顿广场不铺花岗岩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