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谢鹏 乔继红)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薄启亮的办公室外挂着一张全球油气资源分布图,在这位兼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的中石油国际业务领军者眼中,中石油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能源梦”。这个梦里,有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全球背景下为国家提供能源保障的责任,有在全球竞争中谋发展、图壮大的追求,有在全球互通里构建和谐共赢、传递中国之道的实践。
能源供给 海外拓疆
石油,现代经济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逐步走出贫油阴影,建立起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然而,现实依然严峻:
——中国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16.3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
——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12.3%的高速增长,石油产量年均增速却仅为2.9%,油气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6.3%,供需缺口达到2.58亿吨,预计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5%,供需缺口将达到4亿吨。
——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只能采用欧美定价,接受不合理的“中国溢价”。中国海外油气资产分布和结构不尽合理,易受资源国政局动荡和政策调整因素影响。
……
数据和形势不容回避,中国的能源保障责任“重如泰山”。由于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不均,石油工业天生就有全球配置资源的属性,有效开发利用全球油气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需要。作为大型国企,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指导下,中石油多年前就确立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战略。
“担当”,是薄启亮在采访中多次谈到的两个字。他认为中石油及其海外油气业务就是要承担责任,中石油有义务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改善能源供需结构,建设“美丽中国”。
就在去年,中石油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的企业发展目标,以期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其中,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将占集团公司总产量的60%。
后来超越 差异竞合
从海外的第一桶油,到一个个海外项目设立,再到实现“海外大庆”……,在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的展厅里,繁多的陈列品勾勒出中石油“走出去”的轨迹。
对于中石油这样一个集上中下游油气业务和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油气公司,国际化无疑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环顾全球,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等石油巨头,都拥有多年跨国经验,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占有优质石油储量,掌握着国际油气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而要提高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中国石油也必须做大做强海外业务。
经过二十年“走出去”,中石油已形成运营82个海外项目的全球化经营格局,2011年海外投资项目油气作业总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权益产量超过5000万吨,成功建成“海外大庆”。海外事业的成功运作,显著提升了中石油的国际化水平。
但是,“走出去”、“走进去”只代表过去的业绩,中石油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走上去”。
为此,中石油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和“十三五”期间持续通过管理、人才和科技三大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发挥竞争优势,实现海外业务占据“半壁江山”的目标,并在全球油气发达市场取得成功。
“我们起点不高,但加速度快,我们心态更开放,学习更努力,所以仍然可以超越。我们和国外同行的竞争思路是求同存异,寻求差异化竞争。这其中如何组合资产、资源和风险,如何应对能力挑战是核心。”在谈到中石油全球竞争态势时,薄启亮辩证性的战略思维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很多新变化,中石油的国际化也面临着多个挑战。从供应端看,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冲击传统格局;从消费端看,新兴市场能源消费需求将在高水平上持续上升,中国能源供求长期处在“紧平衡”状态。而相较国内,海外运营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勘探开发难度更大,生产经营风险更高。
为应对挑战,中石油已经提出对策建议。一是继续保持和优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二是充分利用非常规油气技术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常规油气资源和成熟油田开发挖潜;三是大力开展创新型国际技术合作,携手实现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互利共赢。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薄启亮的管理思维正迈向更高层次——“我追求的是一个‘活’的企业。”他解释说。“我希望中石油的海外业务能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运转,既有规模,又不失灵活性。我们还不完美,因此,必须准确地在全球竞争平台上定位自己,相对客观低调地认识自己,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和提升自己。”
石油精神 中国之道
“在中石油人的海外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等多重含义的‘中石油精神’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与时俱进和国际化视野,又将这一精神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薄启亮如是说。
中石油海外员工4万6千余人,其中中方员工占7%,国际雇员为3%,其余90%皆为当地员工。薄启亮介绍完这个数字,话锋一转说;“在海外要培养国际和本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就需要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制度,就需要‘以人为本’,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归属感,更要有文化不分优劣的深刻认识。”
不仅如此,在薄启亮看来,中石油在海外还展示着中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责任。造福当地,共创财富,资助教育,扶贫救灾……成为中外交流的一座“心桥”。而承袭“铁人”风骨的海外中石油人,更是将中国人的自信、自立、自省等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
“我还记得,中石油赞助一位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的小男孩前往北京上学,他奶奶激动地跟我说,她的孙子在中石油帮助下,终于可以去中国,替她完成了自己从小的梦想。我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造福当地,与世界共赢道路的决心。”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哈萨克斯坦当地区经理时的一幕,薄启亮仍充满感触。
此外,对于中方管理人员,海外工作生活是难得的磨炼和经历。中石油国际业务存在特殊性:风险多样,竞争激烈,社会环境复杂……,这些都需要各级管理者对当地经济、社会、安全有敏锐感知和清醒认识。
“我对我们的中方员工讲,在海外工作要有三个基本素质:儒雅之风、一技之长和善于交流。日常要互相欣赏、享受工作。每个人在海外都是一面旗,上面写着‘中国人’。”
的确,对于总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而言,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中石油在新时代的进化,展现的是企业的软实力和巧能力。中石油海外员工常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聚,是将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融于一体,聚众成塔,攻坚克难;散,是通过中石油在五洲四海的新项目,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抱负与能力带到世界各地。
(原标题:中石油也有一个“中国梦” 那就是“能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