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江苏省环保厅在网上公布了2012年度全省921家国控重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从优到劣分为绿、蓝、黄、红、黑五个等级,其中共有144家企业被评为“绿色”,11家企业被评定为“黑色”。“黑色”企业是: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市浦口区汤泉污水处理厂、无锡惠联热电有限公司、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徐州观茂焦化有限公司、常州实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东南)、凯发新泉水务(常熟)有限公司、东海县山左口绿源污水处理厂、淮安四季青污水处理厂、仪征联众热电有限公司、镇江市郭庄镇污水处理厂。
省环保厅法规处副处长龚志军解释,按照国家及我省相关规定,环保部门每年需向社会公开国控重点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此次公布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是企业2012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环保信用状况。这也是我省首次按新的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据介绍,我省于今年1月正式发布了新的《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按照我省的管理办法,评定为“绿色”的企业,环保部门可以优先办理环保行政许可,优先调剂使用储备的排污总量指标,优先办理上市、融资等环保审核事项,还可以建议金融机构予以优惠贷款利率,保险机构降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等。而评定为“黑色”的企业,环保部门将依法不予办理环保行政许可,暂停受理审批其污染治理设施以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暂缓办理上市、融资等环保审核事项,直至整改到位等。
这次公布的“黑色”企业不少都曾经被曝光过。如,无锡惠联热电有限公司是本报今年5月独家报道的《居然在减排监测装置上做手脚》中的主角之一,领到省环保厅开出的1700万“最高罚单”的正是它。而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曾在今年5月遭到南京市环保局的通报批评,下转A3版
上接A1版通报称:该公司存在废水超标排放、废气超标排放等7桩违法行为,南京市环保局正对其立案查处。
“绿色”或“黑色”企业,在城市间的分布很不均匀。“绿色”企业一共有144家,最多的为苏州,有39家;其次为无锡,37家。而最少的盐城,没有一家“绿色”企业,这也是全省13个省辖市中唯一没有评出“绿色”企业的城市。“黑色”企业一共有11家,其中南京和徐州,各2家;无锡、常州、苏州、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7市均为一家;另外,南通、盐城、泰州、宿迁4市均没有评出“黑色”企业。当然,各市国控重点企业数量是不一样的,存在不均匀也属正常。
省环保厅副厅长蒋巍介绍,为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企业加强环保工作,早在2000年,我省就开始探索企业环境信息评价与公开工作。经过多年实践,这项工作已经由最初的环保部门进行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和信息公开,上升为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实行绿色信贷,成为新形势下一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了我省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南通永丰特种整理有限公司2007年被当地评为“红色”企业,原有的200万贷款被银行要求提前还款。此后,该公司投资650万元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了改造,经环保部门监测能保证稳定达标排放后,2008年7月,南通市环保局向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出具证明,为该公司修复环境信用。银行系统立即为该公司恢复了贷款。此后,该公司倍加珍惜企业环境信用,先后投资近千万元不断改造升级污染物处理设施,企业的环境信用也从“红”升为“黄”,又从“黄”升为“蓝”。不过,这样转变的例子并不多见。
针对个别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的行为,省检察院表示将参与建立严重污染行为企业的“黑名单”信息库,实行重点监管。有环保“污点”或“劣迹”的企业一旦上榜,将不能再参与有关工程项目建设。而南通市环保局的陆天静昨天告诉记者,2012年,他们与物价部门密切合作,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实施差别水价政策,对22家红色企业每吨水费增加0.3元,8家黑色企业每吨水费增加0.8元,利用经济杠杆推动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南京大学环科所所长朱晓东说,这些年来,企业的环保信用评价往往只在环保部门网站上公布,社会知晓度以及其它部门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希望更多的部门能够更多利用这些评价结果,以倒逼企业改善环境行为。
本报记者 杭春燕
(原标题:环保信用:11家企业被定“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