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一天,正在西藏山南地区路上的援藏干部卢英方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电话。电话的内容是西藏的纳木错、格拉丹东—长江源、土林—古格3个景区被建设部批准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它们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遗产地。身为西藏建设厅副厅长的卢英方,心血没有白费,他从2007年11月开始的奔波操劳,终于有了结果。
念青唐古拉山公厕施工现场,戴墨镜者为卢英方。
唐古拉山口有了公厕
去过林芝的游客都会发现,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矗立起一座藏式风格的建筑。它的红色外观和蓝天、雪山构成风景——这是海拔最高的现代环保公厕。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名援藏干部,修建环保公厕也是卢英方进藏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因为他看到了西藏公厕的极端匮乏,看到了进藏游客的尴尬。
“在西藏建厕所和内地不一样,从选址、设计、技术、施工、管理,都得考虑。在内地,水电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在高原,电却是大问题。没有下水道,废物处理也是问题。”卢英方需要全盘谋划。
因为工程的复杂性,西藏自治区建设厅专门成立了以厅长任组长的公厕建设小组,卢英方任副组长。利用昔日在城建系统的工作关系,卢英方找到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沈阳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等免费帮助设计。为了突出藏式风格,卢英方又请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参与。
如今,西藏的10座环保公厕分布在羊卓雍错湖岗巴拉山口、尼木大桥、当雄县念青唐古拉山口、林芝鲁朗林海、扎什伦布寺广场等地方。它们利用太阳能板发电,在缺水的地方用先进的打包机处理废物。
修建的过程是个精打细算的过程。“本来定在冬季施工,但我们尽量放在夏季施工,这样就可省下一部分钱。”本来计划修建9座公厕,但利用省下的钱,卢英方硬是多建了一座公厕。
构建风景名胜区体系
在西藏的日子里,卢英方更多的时间是在路上。到现在为止,他的足迹已遍布西藏71个县中的53个县,行程超过3万公里。在藏北的无人区,有时候走一天才能看到一个牧人。他马不停蹄地在雪域高原上走访调研,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出西藏风景名胜区体系,他说:“列入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就成了世界的旅游目的地。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很有裨益,再往上,还可申请中国和联合国的自然遗产。”
调研中,卢英方发现,青藏铁路修通以后,西藏旅游发展很快,但是相对于四川、云南来说,西藏的游客人数还是嫌少。一个原因是西藏诸多美景藏在深闺人不识。
为了摸清“家底”,卢英方向着雪山草地进发。路途中遭遇危险已经是常事。广袤的青藏高原许多地方并没有路,车辆需要跟着前面的车辙摸索前进。在天气晴朗的下午,有时候越野车要对着西面的太阳行驶,加上灰尘弥漫,司机完全凭直觉和经验驾驶。车辆曾经陷入沼泽地中,也曾差点坠入山崖。
2008年底,卢英方终于组织了3个地方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们分别是纳木错、格拉丹东—长江源、土林—古格3个景区。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再次施以援手。“他们免费帮助编制了纳木错和格兰丹东的申报规划。院长带着经费、专家,大冬天到西藏去帮助工作。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踏勘了半个月,有时候就住在解放军的兵站里面,和衣而睡。”卢英方深情地回忆道。
除了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卢英方还要构建省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去年“五一”,他利用假期,编制了西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和评审管理办法,如今已通过自治区政府对外发布。
现代化不等于高楼大厦
由于西藏很多城镇所在地是牧区或农区,很多城市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出于一名援藏干部本能的责任感,推进西藏的城乡规划成为卢英方的又一个使命。在西藏规划城市,考虑的因素除了城市定位、发展前景、土地利用等因素外,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
昌都镇位于澜沧江上游的两条江中间的河谷地带,是藏东历史重镇。因为多年的落后,盖高楼大厦成为当地干部的一个梦想。卢英方和规划专家考察后认为,那里是历史古城,又是澜沧江起点,过多的大楼势必破坏当地传统风貌。
卢英方逐个和当地干部谈心,还将规划专家请到昌都帮助做解释工作,他们最终做出昌都古镇的保护规划,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说:“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发展,还要保护。如果给破坏掉了,以后将成为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