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王悦 孔繁华)种草能取代燃煤?听起来像个玩笑。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变为现实。记者从昌平区科委了解到,一种被称为“能源草”的新品种植物今年在该区200亩沙荒地上种植,其干料的燃烧值不仅与褐煤旗鼓相当,而且污染排放量极低,相当环保。
这种“能源草”,学名叫芦竹,引自于匈牙利。“相当好活,浇一次水就够,生长期不需要施肥、打药。”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芦竹对土壤的要求很低,荒地、沙地、盐碱地、矿尾废弃土地都可以耕种,成活后还耐干旱耐水泡,当年播种当年就能收割,可以旺产15年。
去年,昌平区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合作,在马池口镇横桥村试种了3亩,春天播种,10月份收割,“几乎就没怎么管,短短几个月长到四五米高,平均亩产达4吨。”
这草“皮实”是“皮实”,可与能源有什么关系?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芦竹晒干后,是理想的固体燃料。”
经过检测分析,晒干后,每公斤芦竹的燃烧值为22.76兆焦耳,而每公斤褐煤为14.9—20兆焦耳。论燃烧值,芦竹比褐煤要略高,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却要少得多。这位负责人介绍,据测算,燃烧过程中,每吨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60公斤,二氧化硫为40公斤;而每吨芦竹干料生成的二氧化碳仅为8公斤,二氧化硫2.4公斤,污染排放可以说是相当低。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则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凶手’。”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用“能源草”代替燃煤,会对改善大气质量起到明显作用。
以昌平区为例,每年全区的燃煤量约150万吨,燃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硫约为6万吨,二氧化碳约1.8万吨。在同等热值下,所需“能源草”量大约198万吨,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仅为0.48万吨,二氧化碳释放量算上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能源草”每生长1公斤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1公斤)为负217万吨。
除了净化空气,“能源草”在减少扬尘方面也大有作为。成熟的“能源草”高度可达6至8米,分株几十棵,种植滞尘量可达每亩每年30吨;由“能源草”构成的块状林,减尘效果可达70%以上。
在去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昌平区继续扩大“能源草”的种植范围,在流村、崔村等镇选择10处代表性地块,如坑地、沙地、坡地、荒滩地等种植,总面积为200亩,目前,播种已经开始。
昌平区科委主任李万佰表示,今年的200亩芦竹试种成功后,明年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能源草”种植基地建设,用能源草制成的生物质燃料,逐步替代昌平区日常生产、生活用煤,建设“无煤昌平”。
名词解释
“能源草”,就是能够提供能源的草本类植物,除了芦竹,甜高粱、柳枝稷、芒属作物等高大草本植物都是理想的“能源草”品种。大多种植管理简单,耐寒、抗冻、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
和普通的草本植物相比,“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据测算,平均每吨“能源草”干物质的热值相当于0.65吨标准煤的热值。同时富含植物纤维素的“能源草”还可以用来提取乙醇。
(原标题:昌平沙荒地上试种“能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