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河北满城环保局长称在中国洋垃圾污染无法治理

    河北满城环保局长称在中国洋垃圾污染无法治理

    来源: 燕赵都市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3-04-10 访问:
    满城多个村庄依然浓烟滚滚 满城多个村庄依然浓烟滚滚 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坑四周都有垃圾被焚烧 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坑四周都有垃圾被焚烧 两名工作人员将塑料垃圾尾料卸下 两名工作人员将塑料垃圾尾料卸下

      满城环保局长:

      在中国,这种污染没有治理办法

      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四县交界方圆10公里加工洋垃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和空气。并且,这些洋垃圾半成品还被做成了水杯和食品袋。本报报道后,4月8日,保定市环保局就此下达命令,除顺平17家达标企业外,四县塑料加工全部取缔,对执法不严单位将进行处罚。(4月2、3、4、5、8、9日本报报道)。4月9日,记者再次回访这些区域见到,望都、清苑、顺平均已断电停产,唯独满城众多村庄依旧浓烟滚滚,满城县环保局长称,在中国对塑料加工根本没有治理措施,对满城塑料治理情况办没办到位说不清楚。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满城县依旧烟尘滚滚

      环境监察车熟视无睹

      4月9日,记者驱车再次来到满城县了解塑料加工污染情况。

      在河图村村南记者看到,几十米外大片的浓烟进入了记者的视线。远远望去,蓝色的烟尘中停着一辆货车,车上还有人用铲子正在往车下铲东西。

      记者来到烟尘处一探究竟,出现在眼前的一个大坑令人触目惊心,大坑面积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深20米左右,坑底全是黑褐色的污水,周围坑壁上的塑料垃圾正在焚烧,大量刺鼻的蓝色烟尘飘向空中。坑西壁上还有一个黑色的大管子从田地伸向坑中。

      坑旁边,两名工人正在一辆货车上“卸货”,记者看到,这些他们运输的货物正是塑料垃圾的尾料。而在大坑的东侧,一个村民还正在向燃烧的垃圾浇水,一辆车身写有“满环006”的环境监察车从燃烧的烟尘旁驶过,对此视而不见。

      除了河图村,旁边的高荆村、大赛村多个垃圾尾料堆积点仍然浓烟滚滚。

      县环保局长称

      满城塑料企业没有一家合格

      随后,记者来到满城县环保局,该局局长边新志称,满城县的塑料企业,没有一家是合格的。并称,从今年3月初,该局已经联合各乡政府,对小塑料加工厂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当记者提到为何大规模整治,小塑料企业依然浓烟滚滚时,边新志称,在中国,对这种土小企业产生的污染,根本没有治理措施。

      边新志还告诉记者,大气和水达到一定的污染,都归环保局管,记者追问“一定”是多少?边称,说不清楚。

      记者提及涉及大气污染怎样处理?边新志称,一旦发现企业涉及大气污染,将拆除设备。他又称,办没办到位就不清楚了。

      对于记者之前看到的露天垃圾尾料燃烧的情况,边新志称,村里违法的土小企业产生的垃圾,有时小孩把垃圾点燃了。对这些村里点着的垃圾,环保局没有精力去管,都是交给村里的村干部管。边新志表示,用水浇,用土把它埋上,把火弄灭就行了。 

      4月2日报道

      开篇语

      “十年来,村里地下水不能喝了,空气中每天弥漫着塑料焚烧的刺鼻气味,村里得癌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村民们说,这些变化的根源是村里泛滥的塑料洋垃圾。据调查,这些洋垃圾多是从天津港口运来的,人们将其加工成塑料颗粒卖钱。久而久之,在顺平、满城、清苑、望都四县交界10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的庞大产业链,加工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谋暴利,加工洋垃圾

      怕污染,村民借水喝

      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四县交界处方圆十里加工洋垃圾

      20年发展成为一个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的庞大产业链

      在通往清苑县魏村镇抄纸屯村的公路上,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的农村妇女有说有笑地进入了该村的各个工厂。每天,这些人靠分拣或加工洋垃圾能挣到50-80元钱。“打工赚点零用钱,如果有本钱,我也开厂子赚大钱。”负责分拣的村民赵大姐所羡慕的“赚大钱”,就是塑料垃圾回收产业。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方圆十公里

      成洋垃圾集散地

      抄纸屯村村南边大片的绿色麦田上,散落着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农田上空笼罩着一片蓝色的烟雾,一股股黑烟从很多个烟囱冒出。一些干涸的沟壑中,还堆积着尚未燃尽的塑料制品。在一些深达五米多的深沟边沿,呈瀑布状的塑料垃圾与污水交织在一起,倾泻而下。

      记者随意拾起了一叠塑料垃圾,仔细辨认,发现上面的文字是西班牙文。在村外10余处塑料垃圾露天堆放场所,记者看到输液管、汽车保险杠、塑料袋、塑料桶、塑料玩具、饮料瓶等各种各样未分拣好的塑料垃圾。

      走进村内,单重几百斤、未开包的混合垃圾堆放在村民院墙外,几十包一堆如小山一般,从墙外便可看到。几户院门大敞的农家院内,满地都是刚刚分拣过的塑料垃圾。“村民的主业已经不再是种地了。”村里人不愿提及塑料产业,但都承认家家户户在搞塑料回收。

      靠加工洋垃圾发了财,村民尝到了“甜头”,于是纷纷效仿。经过20余年的发展,清苑抄纸屯村以及顺平的高于铺村、满城沟河庄村、大河旺村等都纷纷行动起来。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在这里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如今,西起顺平高于铺,东到清苑抄纸屯;北起满城方顺桥,南达望都赵庄乡,方圆约十公里的十几个村庄,已经成为了村村冒烟,污水横流的洋垃圾集散地。

      农民变成“工人”   

      田地变成厂房和污水沟

      从洋垃圾中淘出“金子”的同时,这里的村民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20年来,这里的村庄,一切改变得悄无声息,却触目心惊。富裕起来的村民首先遗忘的便是土地。一旦做生意有了钱,人们急着“华丽转身”,不再辛苦耕作。

      在这些村中,一些深达近六米、长数百米不等的宽大沟槽,仿佛大地豁开的一道道巨大伤口,悬在麦田边上,无人理睬。现在这些深沟唯一的用途,便是吞吃洋垃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衍生垃圾。

      在离抄纸屯村不远的满城县沟河庄村,同样这番景象。大大小小的臭水沟随处可见,上面漂满了塑料垃圾。在一处污水坑旁,一根黑色的大管子从一户加工作坊伸向水坑,坑里满是刺鼻气味的黑色污水。

      这时,几个骑着电动车的青年进入了该村一家绿色大门的小作坊,记者从院外看到,一股股黑烟从院内厂房的烟囱内冒出。进院后,一包包垃圾堆填满了院子,院子最里面是石棉瓦搭建的简易厂房。

      在昏暗的加工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气味夹杂在一起,地上满是塑料垃圾以及加工产生的碎屑物。几位工人在机器前忙碌着,有的工人甚至没有带口罩。一处机器上正在冒着白烟,而旁边的焚烧炉中却冒着黑烟。刺鼻的气味让人无法忍受,走出加工车间后,记者的衣服上还残存着很浓的烧塑料味儿。

      村民称地下水被污染

      200余米深井已无法饮用

      如果说耕地的减少并未让村里的人有多少触动,饮用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则让他们有了切肤之痛。

      在抄纸屯村一处加油站的附近,一个大院内烟雾升腾。记者走进院里,一股让人作呕的刺激性气味袭来。院内放置着大量还未拆开的一包包洋垃圾,几名工人先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水洗后再把它们倒入一个装有碱水的池子进行清洗,水洗和浸泡之后,经过甩干,这些塑料垃圾被填入机器捣碎,然后放在机器里熔化。几分钟后,熔化完成,液态的塑料冷却后凝结成条状,最后,长条状的塑料被切割成颗粒状,这便是成品。

      当地人讲,清洗后产生的大量污水,90%以上直接排入了水沟或田地。“村里的人没有污水处理这个概念,劳心又费钱,直接流走多省事。”

      在抄纸屯村中央位置,有一个足球场般大小的污水坑,这个污水坑四周都是村民的墙院,坑中乌黑的废水和白亮的塑料垃圾交织在一起,还散发的臭气,几百米距离内都能闻到。

      村民说,坑中的污水都是清洗塑料的废水,这些废水不但污染了空气,也使地下水遭了秧,在洋垃圾没来之前,水井打到几十米就可以直接饮用,现在普遍要打到200-300米才能饮用,最深的井已打到了500米。污水坑边开饭馆的一名村民说,当地的井水污染了,有钱人买桶装水喝,一些村民还要到外村“找水”喝。

      垃圾尾料燃烧处理

      京广铁路沿线遭殃

      被分拣出来的洋垃圾尾料,没有任何用途,人们就把这些垃圾料燃烧减量,村头村尾都是烟。“垃圾料太多了,没办法处理,只能烧掉,到了晚上,塑料燃烧的刺鼻味让村民们无法睡觉。”大河旺村一村民称,这些垃圾燃烧产生的黑烟白烟很难闻,但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

      塑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后会产生和释放出二噁英、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以及大量粉尘颗粒,人吸入后会引起咳嗽、记忆力减退、甚至致癌。那些淘汰掉的废旧塑料被随意掩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记者从村中穿出,沿京广铁路沿线旁边的107国道一路向南,国道两旁的众多村庄,每个村边的道路上,都堆积有黑乎乎的垃圾尾料。过路的司机经常抱怨一走到这段路就非常呛人,晚上味道更重。

      追寻着国道边一处“烟柱”,在一处外墙写着“塑料交易”的小院内,记者看到两名工人正从一辆卡车上向下抛扔一包包洋垃圾。院内的一个油桶内正在焚烧塑料,滚滚的黑烟散发出一股股刺鼻的气味。

      记者一路观察,看到运输各式各样塑料垃圾的大车穿梭在各个“工厂”之间,周围还有不少堆着成包成捆、五颜六色的垃圾大车停在路旁,这里约10公里的范围,成为京广铁路沿线一道独特的“风景”。

      4月3日报道

      “关注洋垃圾之殇”系列报道之二 溯源篇

      本报记者150公里追踪 洋垃圾“污染产业链”渐渐揭开面纱——

      天津露天货场内 冀F大车正装货

      3月28日这天,清苑县抄纸屯村从事塑料加工的人们,和往常一样忙碌着。此时,远在天津滨海新区西郊的一个巨大露天“洋塑料货场”,几辆叉车正在往一辆保定车牌的大货车上,装运捆绑成包的塑料垃圾。现场装卸工说,这样的货场在滨海新区有好多个,洋垃圾首先从港口到货场,再由货场输往全国各地,从保定到这拉货的大车每天络绎不绝。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暴利 机器“连轴转” 一天挣5万

      “一亩地辛苦一年,种得好能剩下两三百元,分拣一天塑料就有50元到80元收入,一个月就能剩下2000多元,能买多少粮食啊。”抄纸屯村的一位村民说。

      利益取舍间,人们很快把耕种抛在了身后,纷纷加入到洋垃圾加工的产业链条中。

      从事洋垃圾加工业多年的刘海(化名)称,废旧塑料回收的各个环节都有人经营,每个环节有大户小户。本钱小的,做简单分拣、粉碎;本钱大的,做废旧塑料的拉丝、造粒;更有钱的,则把产业链向前延伸一些,对简单加工的废塑料原料再进行注塑、吹塑、改性等,直接生产供应消费市场的各种塑料产品。

      顺平县高于铺村民王东(化名)开的小厂,在村里属于“不入流”的小作坊,只做聚丙烯的粉碎,每年能赚3到5万元,但他告诉记者,大户们的利润相当可观。

      他举例说,村里一个专做简单“洗瓶”(清洗洋垃圾)工序的大户,每天24小时不停机器,能够清洗1000吨洋垃圾,按目前清洗一吨50元的利润计算,一天就有5万元入账。“老板在机器旁边打盹1小时,就能挣2000元。”

      追溯 90年代初起步 如今已成气候

      满城县大河旺村民刘自立(化名)回忆,当地的塑料加工行业,是从90年代开始起步的。

      “1993年左右,一些村民骑自行车,从天津等地拉回一些不要钱的废旧塑料,经过简单分拣,卖出去挣个差价。”刘自立说,如今,几乎每家都用大货车进货了。

      一位村民说,一吨原料4000元到5000元左右,加工成颗粒,能够卖7000元到8000元,赶上原料价格低的时候,一次进一百吨货是常有的事。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输入到各村的洋垃圾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么多的洋垃圾,都是从哪里运来的呢?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保定的洋垃圾,绝大多数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洋塑料货场。

      3月27日,记者来到滨海新区。这里情景与我们想象的“碧海蓝天”出入很大。记者看到,在贯通天津港口东西向的主干道上,大货车一个挨一个如蚂蚁搬家般缓慢前行,空气被油烟笼罩,“脏、堵”是这里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港口的一家物流公司内,一位货车司机说,天津港全是封闭式的集装箱,只能看到物流运输,看不到洋垃圾。洋垃圾大多从港口运到了胡家园(滨海新区西郊一个村庄)的露天货场了。他说,这些塑料洋垃圾堆得很高,路边就能看见。

      货源 来自天津滨海新区

      随后,记者一路向西,来到滨海新区胡家园,在周围搜寻多时未果。夜幕降临时,记者在胡家园偶遇一位业内人士李某,他向记者询问:“你是保定的?来收购塑料的吧?”

      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了解到,李某的儿子在做塑料洋垃圾经销生意。他向记者提供了联系电话,称他儿子已经营塑料生意多年,有稳定的货源。当记者追问货场地址时,这位中年人摆摆手,让记者电话联系他的儿子“李总”。

      记者拨通了“李总”的电话,一个声音略带沙哑的人问记者想要何种“洋料”,做什么用,要高压还是低压,并称哪种货都有。随后记者提出想看一看货,与其约好次日在货场面谈。

      3月28日9时许,记者驱车在胡家园附近的西中环快速路,北行三公里后,一个个堆积如山的洋塑料货场进入记者的眼帘。

      在一处货场内,记者见到了电话联系好的“李总”,他坐在一辆丰田车内始终没有下来,只是摇下车窗说,这个货场内的货来自世界各地,什么品种的都有。记者以“新手”身份提出想看看加工聚酯纤维的塑料瓶时,这位李总不耐烦地说:“货场西面有一堆,自己去看吧。”

      现场 冀F大货车装运忙

      记者在几个足球场般大的货场看到,压缩成方形的“垃圾块”被分门别类堆地堆放在货场内,像一个个巨大的“魔方”。印有外国文字的包装盒、塑料桶、塑料管等各种垃圾如小山连绵。记者随手捡起了一个印有洋文的垃圾条,上面用英文标注着生产日期、产地等字样。

      货场中间的位置,几辆叉车正在往一辆大货车上,托举一包包的塑料垃圾。记者在这辆车身上,找到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因为这是一辆挂着“冀F”黄色牌照的大货车,车门上写着“河北省保定市”。

      记者在辆货车上,还发现了带有骷髅标识的蓝色塑料大桶。此前在采访中,抄纸屯村民和记者说过,在分拣过程中,有人曾被这种大桶熏晕过。

      现场的装卸工说,这样的货场在滨海新区有很多个,洋垃圾从港口首先运到这里,再通过一个个这样的货场输往全国各地,从保定到这拉货的大车每天络绎不绝。

      4月4日报道

      洋垃圾之殇系列报道之三:洋垃圾“变形记”

      洋垃圾变身生活用品

      食品袋、水杯榜上有名

      当你用塑料杯喝水、用塑料餐盒吃饭时,如果告诉你他们是洋垃圾做的,你会做何感想?据调查,如今,洋塑料垃圾制成的食品袋、水杯、衣服、儿童玩具、电脑键盘、汽车保险杠等,已经流入到我们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 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生活中能见到的洋垃圾制成品达上千种。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品种上千,生活中处处觅得洋垃圾

      “回收来的矿泉水瓶,经过‘拔丝’处理,制成聚酯纤维,是做衣服的原料。”顺平高于铺一位村民说,洋垃圾加工毁了当地的环境,但危害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废旧塑料被加工成颗粒后,流向全国各地,做进一步深加工。

      “从塑料袋、塑料盆、电脑键盘、农用薄膜、软门帘到玩具、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外壳、汽车通风管道等,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很多都是由洋垃圾制成的颗粒演变而来的。”3月29日,这位村告诉记者。

      刘先生是一位业内人士,做过10多年塑料注塑加工,最初他只是加工一些珠子穿成的门帘,现在又延伸到加工塑料水杯和纸抽盒。

      在一个加工车间,运抵加工厂的一袋袋洋垃圾做成的塑料颗粒,被倒入注塑机器的进料口。

      一会儿的工夫,机器尾端凹凸状磨具分离开,一个塑料水杯就成型了;最后,水杯与杯盖合成一体,被工人放入包装箱,准备流入市场。

      刘先生说,目前塑料水杯市场行情不错,像这种洋塑料深加工企业,在保定、新乐、辛集等地非常多。据他了解,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也有类似这种洋垃圾深加工企业,保定当地生产的洋垃圾颗粒原料,绝大部分都销售到这些地方。

      “目前人们生活中用到的洋垃圾制成品,能达到上千种,渗入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刘先生说道。

      ■变成食品包装危害健康

      “如果用于制造暖瓶外壳、汽车保险杠、塑料薄膜等用品,顶多就是韧度不够,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最怕的就是用这些颗粒做塑料袋。”

      清苑县抄纸屯一名村民向记者透露,有些洋垃圾塑料中含有大量的农药瓶、医疗器械、药品包装等有毒材料,粉出的塑料颗粒也不干净,这些劣质颗粒流入一些塑料深加工的小作坊之后,被加工成了劣质食品包装袋。

      “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往再生料中加入颜料,制作出不同颜色的食品袋。”一位业内人士称,这些食品袋外地和本地的货商都有订货,销路还不错。

      他还说,相比加工暖瓶外壳、汽车保险杠,塑料袋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不愁销路,购买一套吹塑设备和切割设备不过20万元,所以很多小作坊都是主攻塑料袋加工。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集贸市场上的塑料袋厚度一般只有0.015毫米,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0.025毫米标准,劣质塑料袋不但韧性差,而且达不到卫生标准,严格来说不能用于食品包装。“由于集贸市场管理难度大,商家为了省钱,顾客又图方便,劣质塑料袋使用较为泛滥。”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使用的劣质塑料袋大多是用聚氯乙烯制成,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塑剂等含有致畸、致癌的有毒物质。用洋垃圾制作出的食品袋,接触酸性、油性食品时,有毒成分很容易从塑料中游离出来,渗入到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相关法律

      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废塑料加工利用单位应当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理废塑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禁止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或个人处置。禁止露天焚烧废塑料及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

      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应当符合《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以及环境保护部关于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和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相关规定。禁止进口未经清洗的使用过的废塑料。禁止将进口的废塑料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进口许可证载明的利用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包括将进口废塑料委托给其他企业代为清洗。

      进口废塑料分拣或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废塑料应当进行无害化利用或者处置;禁止将上述残余废塑料未经清洗处理直接出售。进口废纸加工利用企业应当对进口废纸中的废塑料进行无害化利用或者处置;禁止将进口废纸中的废塑料,未经清洗处理直接出售。

      4月5日报道

      洋垃圾之殇系列报道之四:

      清苑洋垃圾加工厂已断电停产

      满城、顺平、望都洋垃圾加工厂照常生产

      保定四县交界洋垃圾加工泛滥,不但污染了地下水和空气,而且这些洋垃圾被做成了水杯、食品袋(本报4月1、2、3日报道)。经本报连续报道后,记者于4月4日再次对顺平、望都、满城、清苑四县交界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顺平、满城、望都等地加工作坊繁忙依旧,只有清苑塑料加工已经停产。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四县中仅有清苑停工

      4月4日9时许,记者驱车沿107国道行驶到满城和顺平境内时,看到路两边装运塑料垃圾的大货车,繁忙依旧,各个村庄上空依然炊烟袅袅,塑料味弥漫。

      在顺平高于铺村,农用三轮车、大货车在村里一条土路上穿梭,车上都满满地装着一个个“垃圾山”,有些三轮车上的垃圾甚至呈倒三角形。一个作坊的门口,有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分拣垃圾尾料,村里的一个三岔口处,建筑垃圾和塑料垃圾的混合物堆成了一座小山。在高于铺村的桥下,几百米长的小河里遍布塑料垃圾,河水“乌黑发亮”,散发着一股臭气。

      记者注意到,这三县的情况和上次到来时相比没有任何改观。

      在清苑县抄纸屯村,与记者上次到达这里不同的是,村边一个个加工点很安静,没有机器的轰鸣,塑料燃烧的气味也小了很多。

      记者透过一个个加工点门口向里看,每个加工点内,一包包垃圾塑料包和前几日一样堆积如山,厂房内却空无一人。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是该村一个加工点的工作人员,前两天上面下来人检查了,机器都停了,现在正等着信儿呢。另一名村民说,关停也就一阵子的事儿,往常都是上面一来检查的,就停十天半月,风声一过,照样开张。

      ■塑料加工无序生产20多年

      随后,记者就此事来到四县的环保部门了解情况。

      清苑县环保局局长张彦敏告诉记者,清苑县的洋塑料垃圾加工集中在魏村镇和阳城镇,共涉及30个村400余家加工作坊,这两个乡镇的塑料加工已经持续20多年,之前清苑县对此也进行过一些治理,但都没有根除,这是因为在2012年以前,国家在废塑料加工这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批示。

      但据调查,清苑县这几百家加工作坊中,绝大多数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环评、土地、取水、供电等相关手续。

      记者联系到其余三县的相关部门,却被告知已经放假。

      ■清苑何时规范生产仍未知

      张彦敏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国家三部委(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于2012年下发的,开展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工作的通知。

      张彦敏说,按照通知,2013年2月至3月之间,环保局联合电力、工商等多个部门,已经对该县400余家塑料作坊所用的150台变压器,进行了强制拆除。他表示,现在清苑所有的塑料作坊均无法用电,已全部停产,并且,已经按照国家政策全部予以取缔。

      但据记者在3月下旬的多次采访调查中,包括抄纸屯村在内的多个村庄,加工作坊们一切运转得很舒畅,机器轰鸣,浓烟滚滚。

      对此,张彦敏称,县里已经和相关村干部,以及村里的一些加工塑料大户开了项目建设座谈会。他向记者表示,政府将引导这些塑料加工点“上档、升级、转产”,但对于何时能实现,张彦敏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4月8日报道

      洋垃圾之殇系列报道之五

      清苑、望都已断电停产政府承诺全部取缔  顺平仅留17家达标企业不达标全部取缔

      满城县环保局坚称没有洋垃圾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四县交界方圆10公里加工洋塑料垃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和空气。并且这些洋垃圾半成品还被做成了水杯和食品袋(4月2、3、4、5日本报报道)。经本报连续报道后,清苑、望都已断电停产,政府承诺全面取缔;顺平仅留17家达标企业,其余作坊也已全部取缔;但是,满城县环保局则坚称该县没有洋垃圾。

      顺平:塑料交易依然火热 涉水作坊全部断电停产

      4月7日10时许,顺平县高于铺村位于107国道两旁的塑料交易市场内,装运塑料的大货车出入频繁。村内很多规模较小的塑料作坊院内,虽然仍堆积着很多塑料垃圾,但没有机器运转的现象,分拣塑料的工人们也不见了踪影。

      一名村民称,现在村里把高压电线掐断了,没有电,一个个塑料加工点都停工了。

      顺平县环保局副局长陈红卫说,按照相关整治通知,现在顺平县除了17家不涉水的达标企业正常运转外,其余所有加工作坊都已经断电停产了;他还说,该县对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塑料加工企业,一律予以取缔。记者向陈红卫表示,想查看一下,正在运转当中的17家企业的环评资质,陈红卫表示稍后会通过邮件发给记者。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没有收到陈红卫的邮件。

      满城:洋垃圾卸货忙黑烟滚滚天上飘

      记者沿107国道满城方顺桥段行驶看到,道路两旁满载一扎扎洋垃圾的大车和卸货的工人依旧繁忙,这些塑料垃圾上面标注着外国文字,甚至还夹杂有国外的小额硬币。沿途的多个村庄,塑料加工排出的滚滚黑烟不断飘向空中。

      几位村民说,洋垃圾加工时排出的黑烟非常呛人,每天如此。

      满城县环保局法制科科长南林称,自己负责全面工作,对各乡镇情况不了解。

      满城县方顺桥环境监察中队队长王树勇称,洋垃圾没有进口权,海关不让进,根本到不了满城。他坚称满城99%的塑料来源于大棚塑料布,还有城市生活垃圾,根本没有洋垃圾。南林称,该县一直针对非法塑料作坊进行治理,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望都:县长做出承诺,全部取缔

      在望都县赵庄村,一个个塑料加工作坊大门虚掩着,院内一包包垃圾成堆,与上次记者来到这里不同的是,院内不见工人的踪影,也没有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望都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慧敏介绍,该县共有30余家非法加工塑料作坊,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这些作坊进行高压断电。她还表示,对于塑料加工行业,该县县长孙晨光已经做出承诺,将予以全部取缔。

      4月9日报道

      洋垃圾之殇系列报道之六

      保定市环保局对

      加工洋垃圾企业

      开铡

      取缔加工厂,处罚满城环保局等执法不严单位

      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四县交界方圆10公里加工洋垃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和空气,这些洋垃圾半成品还被做成了水杯和食品袋。本报报道后,清苑、望都已断电停产,顺平仅留17家达标企业,其余全部取缔;唯独满城依旧“浓烟滚滚”。(4月2、3、4、5、8日本报报道)4月8日,保定市环保局就此下达命令,除顺平17家达标企业外,四县塑料加工厂全部取缔,对执法不严单位将进行处罚。

      本报“两个环境”报道组

      保定市环保局:

      必须坚决关停谁出问题处理谁

      4月8日上午,记者就洋垃圾事件来到保定市环保局了解情况。该局宣传培训处处长陈振辉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贾见勇副局长对本报报道洋垃圾事件的批示:“请清苑、满城、望都、顺平四县高度重视,结合小塑料整治专项行动和‘三查’狠抓落实,切实解决所反映的问题。”

      陈振辉表示,在本报报道后,保定市环保局第一时间和涉及四县的办公室分别打了电话,督促这四个县抓紧时间处理洋垃圾问题,并让各县环保监察大队,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塑料加工作坊进行了处理。

      陈振辉告诉记者,保定市环保局已经下达命令,除顺平17家达标企业外,满城、清苑、望都、顺平塑料加工行业必须全部取缔。如果塑料作坊死灰复燃,各县主管环保领导将负连带责任。

      将对满城等执法不严单位进行处罚

      对于满城县环保局方顺桥监察中队中队长所说的满城没有洋垃圾,治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说法,保定市宣传培训处处长陈振辉向记者介绍,保定市环保局就满城环保局等不接受媒体监督,拒不整改的单位,首先向该县政府发督办函,对该县存在的问题在保定市全环保系统进行通报,并将此作为该县年底环保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陈振辉还说,如果该县还不能及时整改,不能消除影响,保定市环保局将在项目审批、环保补助金发放、排污许可证年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处罚。

      相关链接

      废塑料加工污染

      整治通知

      2012年,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明确要求:为有效遏制进口废塑料引发“洋垃圾”事件,对与居民区混杂,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环境的窝点,无合格废水治理设施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从事废编织袋造粒、等活动的窝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塑料加工利用窝点进行拆除。

      对违规生产厚度小于0.025mm超薄塑料袋,及厚度小于0.015mm超薄塑料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利用废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袋的从严查处。对进口未经清洗的使用过的废塑料,未进行无害化利用或者处置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原标题:满城环保局长:在中国,这种污染没有治理办法)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云南公布牛奶河事件投诉号码含环保局长手机号
    下一篇:河北沧县地下水污染变红环保局长:不代表不达标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