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见习记者 孙文婧
2013年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在京开幕。作为十八大之后的一次“大换届”,本次全国“两会”将审议通过中共十八大二次会议提交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和政府机构领导人选。这无疑将奠定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基本格局。除了领导人换届、机构改革备受瞩目外,“两会”中讨论的有关房价调控、食品安全、环境问题、收入分配改革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也都引起海外内高度关注。
焦点一:大部制改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本次“两会”上将审议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方案》。之前引起高度关注的铁道部是否将并入大交通部、国家广电总局会否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等问题,答案在“两会”上见分晓。
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每五年进行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机构改革除了朝着精兵简政的大部制方向进行,还突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主题,把职能转变作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成功的基础。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如何推进政企分开,明确政府与市场权力的边界,将成为政府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与此同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带来的国务院和各部委人事调整问题,也令人关注。新框架下,中央政治局委员将如何分工、新成立的部委由谁掌舵、被撤并和整合的部委人员何去何从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
焦点二:反腐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屡屡表态“打铁还需自身硬”、“苍蝇老虎一起打”,明确表达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防腐倡廉、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十八大后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在网络反腐的推动下,先后有27名厅级以上干部因腐败问题落马,众多“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在中央厉行节约八条禁令的敦促下,全国“三公”消费直线下降。更有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细心发现,今年政企界的“两会”代表的“行头”较之往年也下调了“标准”。
廉洁奉公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网络时代,平民反腐的力量已经彰显出巨大威力。但是对权力监督制约,还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制度设计。而两会后新政府班子在反腐推进上将释放何种信号,也令人期待。
焦点三:环境
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连月来持续陷入雾霾之中,到北京参会的代表委员“望天皱眉”。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发出警告,雾霾或可致肺癌等疾病,健康比GDP更重要!而“两会”前夕曝光的山东潍坊地下水污染问题,亦已引起全国关注,多地环保局局长被网民要求“下河游泳”。不断凸显的环境污染终于令中国政府和企业认识到,生态环境不再是经济增长中可以“兼顾”的问题,而必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国中国”的概念,成为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并非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拿出切切实实的监测标准和治理措施。今年2月下旬环保部与保监会已经联合发文,要求推开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重点投向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可算是良好开端。
此次“两会”将如何推动政府出台更严厉的环境监管措施、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成为社会公众的殷切期待。
焦点四:收入分配改革
历时九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全国“两会”前出台。今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订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国企适当提高国资收益上交比例,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多渠道增居民财产性收入、拟征遗产税等内容。
《若干意见》勾画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但总体来说文件给出的还只是改革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要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改革成功,还需尽快制订具体落实政策,并推进与之相关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中国呼声最高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政策机制曾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成果,但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不断拉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当前激化社会矛盾的、威胁社会稳定的不定时炸弹。
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面对收入分配这样敏感的议题,推进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云集各界精英的“两会”代表将如何建言献策,制订落实收入分配改革的措施,令人高度关注。
焦点五:食品安全
酒店里每公斤售价80多元的“健康黑皮花生”放进清水杯里竟泡出了黑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携带300件“问题食品”作现场演示实验,令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近年来,毒奶粉、速生鸡、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不断挫伤公众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信任,也折射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政府有效监管的缺位。这几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并非没有重视,但是多次重拳出击却没有收到实效,问题在于确保食品安全的渠道和措施还不够顺畅和有力,多头监管、重复监管、权责不明的制度性问题依然存在。有媒体消息称,在本轮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中,政府或将原先散落各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打造食品药品监管的“大部门”,提高监管的行政效率和有效性,颇令人期待。
钟南山代表曾犀利地指出,“人最关键的需要,一个是呼吸的空气,一个是吃的食物,一个是喝的水。这些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中国社会公众希冀全国“两会”能够推动破解中国的食品安全难题。
焦点六:房地产调控
“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出台了2013年新房产调控政策“国五条”。政策新增规定将征缴房屋买卖差价20%的税收,并进一步上调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比例,被称为“调控十年来最犀利的狠招”。“国五条”给予刚刚回暖的中国楼市重磅一击。旨在打击投机炒房、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房产新政,是否出拳太重、伤及刚需?也成为“两会”上的热议话题。
“两会”首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即遭到了记者围追堵截。姜伟新对媒体表示,政策刚出来,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说。“两会”上的经济学家代表及房企老总代表也都认为,新政调控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还要等待时间检验。
按照要求,“两会”后各地方政府将制订发布新“国五条”的实施细则,2013年中国房价将何去何从?调控政策是否还有所调整?“两会”期间将持续进行讨论和关注。
焦点七:新型城镇化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此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城镇化”成为中国各界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许多经济学者发出警告,城镇化并不是盲目扩张、靠房地产拉动的“造城运动”,也不是简单靠“农民工进城”就可以实现的人口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符合发展规律的、真正的城镇化是让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能惠及全体人民的“人的城镇化”的过程,是打破土地、户籍制度的藩篱,让城乡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以损害农民土地权益、脱离发展规律的“揠苗助长”式城镇化过程,必将付出历史代价。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李克强通知曾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人们更期待在“两会”上看到中国式城镇化推进的明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