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美国《侨报》3月5日发表社论称,换届之年,中国“两会”再成世界瞩目的焦点。对于即将完成“代际更新”的中国领导层来说,除了勾勒出未来中国改革的巨幅蓝图,更需要将这些宏观叙事还原为真实可感的生活,为民生难题求解答案。
医疗、教育、房价等民生话题一直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历年“两会”代表委员们议案、提案的主要内容。但是,当这些话题遭遇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遭遇香港最严“限奶令”掀起的波澜时,最为迫切的民生难题已摆在眼前。
民以食为天。吃,当属民生头等大事。香港的“奶粉限购令”在一片争议声中实施,这勾勒出的不仅是大陆父母为了让孩子喝上“放心奶”而展开的“全球扫货”,也不仅是香港政府为了让当地婴孩不至“断粮”的纠结与无奈,更是中国整个食品药品行业所面临的不信任的一个缩影。从地沟油、三聚氰胺,到塑化剂、速生鸡,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人在生活富裕的同时,对食品的疑虑却越来越大,从原来“吃不起”变成了现在“不敢吃”。
对于一个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一个能将“神舟”送上天,将“蛟龙”送下海的国度,餐桌上的安全绝非难以实现的高精尖。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诚信缺失,在利益驱动下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则在于政府监管不力。因而,这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制、合理的法规标准、透明的监督机制、严厉的惩戒措施。
当然,和“吃”一样攸关民众生存的还有“呼吸”问题。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坦言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一下有没有雾霾,且准备了两幅口罩给自己和女儿(但没有用过)时,我们知道,环境问题在引起民怨沸腾之际,更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热点之一。
PM2.5只是环境污染的一个表象问题,它的深层次问题是中国对于产业结构的认知、环保的治理与监控缺乏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因此,治理环境污染要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法律制度方面下大力气,动真格的,用完整的法律来保驾护航,让GDP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
事实上,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环境治理问题,都非一个孤立单一的环节,需要新一届政府顶层设计,通盘考虑,也更要求政府有破除利益格局的勇气与智慧,将百姓诉求、民生呼唤融入政策制定和改革规划。
或许,这些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都需要时间来从长计议,但至少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告诉那些年轻的夫妇:你们的孩子会有安全的奶粉吃,你们的孩子不会一直生活在雾霾之下。
因此,“两会”关注民生,须从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开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也须从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开始。新一届政府当以此为契机,给百姓以希望,重建民众的信心。
(原标题:美媒:中国改善民生须从食品安全和环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