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环保局长两议案“说”出雾霾门道

    环保局长两议案“说”出雾霾门道

    来源: 新闻晚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3-03-04 访问:

      晚报特派记者 冯兰蔺北京报道

      “赴京2天,已经‘接待’了10多个代表、20多个记者了。”昨天,49岁的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

      这位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如此热门,原因就一个:PM2.5。因为雾霾,最近两年的上海两会,这个环保局长从追着别人跑,到被别人追着跑。冷热之间,张全说,有话要说,得有个合适地方。这次“全国两会”的两份议案,“说”对了地方,“说”出了门道。

      议案名字很长,一个是《关于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 (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关于应对灰霾天气,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大气法>修订的议案》。一份12000字、一份4000字。每篇议案中,案由、案据、建议清晰,文后还附上了一个建议修改稿。

      细细梳理,关于《环境保护法》议案,着眼全国,视角宏观;关于《大气法》的议案,注重操作,微观着手。这“一高一低”折射出目前包括雾霾在内的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境。张全坦言,要解决好问题,只有宏观微观两手抓。

      要完成这两份议案并不容易。张全和他的同事们在大半年时间内,座谈会开了不老少,还要到外省市调研。曾担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原以为这次不连任了,已准备好议案给后任代表,没想到最后还是自己来交。

      在开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后,张全抓紧最后时间,为今天准备提交的两份议案做最后修改。

      张全是“老环保”,此前曾分别任上海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市环保局局长助理兼污控处处长、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市城投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9月任上海市环保局局长至今。

      2011年“上海两会”,他追着别人跑,为了尽快公开PM2.5数值;2012年,别人追着他跑,追问如何解决雾霾。换个角度看,这两份议案,何尝不是张全对自己冷热际遇的一次回答呢?

      不过,“环保人”不能怨天尤人,张全挠了挠微秃的发际线,以此作结。

      两份议案

      《关于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逐步建立、推出环境税,对重点企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保险”

      《关于应对灰霾天气,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大气法>修订的议案》——修订《大气法》,成立“区域管理委员会+区域管理机构”

      对话

      汽油车排放标准今年将“升级”

      问:今年本市的PM2.5防治有何具体措施?

      答:事实上PM2.5治理中,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电厂脱硫防治等“大户”防治,上海一直在做。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做得更精细化,力度更大些、脚步更快些。

      今年的工地的扬尘管理,将从中心城区,全面覆盖至郊区。各工地周边将安装探头,对马路清洗、渣土车是否超载、车辆清洗等进行监控。

      上月1日,北京市全面执行相当于“欧V”的“京V”机动车排放标准,3月1日起停售注册不符合“京V”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在上海,机动车排放标准也将“升级”。其中,新的汽油车排放标准今年将出台,柴油车排放新标准,则将在明年推出。

      到一定公里数,出租车强制“保养”

      问: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机动车尾气排放对雾霾形成的“贡献”非常大。针对机动车,特别是行驶里程相对较大的出租车,有没有专门的管理措施?

      答:在机动车尾气排放中,行驶在申城街头的近6万辆出租车,今后也将被列入重点管理。

      我们调研中发现,同等情况下,出租车行驶里程积累更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车内用于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所含有害物质的三元催化剂,在行驶里程达10万公里时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排放不合格的出租车带着污染源在路上跑。 ”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当出租车行驶里程达到一定里程数,如20万公里时,将强制进行“保养”,即更换三元催化剂。当然,这或多或少会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成本,也不排除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对于严重污染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目前已在走相关程序,预计今年一季度将推出。届时,将有20%—30%的公务车停驶,同时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空气质量预警将在年内推出

      问: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预警何时推出?

      答:相关数据有望在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满一个自然年度时推出。

      由于空气质量指数(AQI)是最近24小时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往往和当下的污染情况不相符,未来预警将解决AQI滞后性问题,以解决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当下污染物浓度之间的 “时间差”。具体来说,当AQI数值大于150时,将发布预警,提醒市民空气污染指数上升;污染过程逐步结束时,将同时提醒市民空气好转,可解除防护措施。一旦空气质量确实转好,则将撤销预警。

      目前看来,公众对这一指数的现实需求很大,虽然略显仓促,也没有经验可循,但我们将争取在空气质量新标准推出满一个自然年度,也就是分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空气质量特点后再作总结。

      此外,今年本市还将在原先1.5个大气监测站的基础上,新增1至2个,不过主要用于服务科学研究,展开PM2.5来源和成因的科学分析。

      议案一

      重点企业要投环境责任险

      强化环境保护的“国策”原则,逐步建立、推出环境税,对重点企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保险”。这是张全在《关于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中提出的内容。

      重视立法,明确细则

      全国人大2012年8月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现行《环境保护法》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明确,比如环保部门如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应当履行哪些环境职责,考核指标体系是什么等等。同时,公众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仍需进一步明确。

      不过,张全指出,还有一些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尚无明确规定,针对环境污染的区域(流域)性特征,如何联防、联控。

      目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征环境税。针对当前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开征环境税。通过税收加大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进而帮助解决我国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改善。

      此外,推行环境责任保险是强化环境管理,实现污染责任社会化。对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作出规定,这些都需要在《环境保护法》中作进一步明确。

      环境质量,考核政府

      他建议,应进一步突出环境保护“国策”原则。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规划、标准、监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统一监管职能。重点研究发挥环保部门的产业引导职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如针对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环评没有获得环保部门批准,工商部门不予登记,发改部门不予立项,建设等相关部门不得批准其开工建设等。对不执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或者整改决定,经催告仍不改正的企业,工商部门在企业年检时予以督促把关。

      同时,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编制地区环境质量责任书,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大备案。为确保“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具体的考核内容可通过授权的形式由国务院确定。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公民有依法维护环境权益的权利、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公民也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义务。

      重点企业“强制投环境责任险”

      在制定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税收政策时,张全提醒,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针对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作分类管理。对环境风险比较大的石化、化工等行业、污染严重的重点企业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要求强制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对其他行业和企业,鼓励投保环境责任保险。而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明确相关机构组织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污染者承担侵权责任。

      在对违法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要加大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另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如对严重环境违法的企业,可相应提高其电价或者水价,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制度等。

      议案二

      建立区域联动模式治雾霾

      PM2.5普遍超标,重污染天气越来越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仅靠一地一区治理,力不从心。

      张全在《关于应对灰霾天气,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大气法>修订的议案》提出,国家层面采用“区域管理委员会+区域管理机构”模式,区域联控、预测、应急。

      治雾霾,靠一地一区不够

      今年1月10日至1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灰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罕见。大规模的灰霾天气已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热议,也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去年发布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情况看,我国空气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的形势,PM2.5普遍超标,重污染天气在许多地方同时出现,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近期,环保部已要求各地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目前,各省市都在抓紧研究制定中。张全说,由于大气污染流动性、区域性的特征,单靠某一省市进行污染防治,已无法达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目的。但目前从体制、机制、法制上还难以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

      张全坦言,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目前,地方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只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强、流动的范围大等特点,只靠某一省市或者某一地区的努力是不够的,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各区域之间尚未建立紧密的协同合作机制。虽然有些区域如长三角地区,已于2008年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开始携手合作区域污染治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三角苏、浙、沪、皖积极开展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保障了世博空气环境质量。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长效机制仍然缺乏。

      第三,造成大规模灰霾天气,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东部地区重化工业布局过于密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过大,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

      目前,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是按照行政区划管理的制度,没有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尽快组建全国性区域污染防治机构

      张全建议,尽快启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工作,并增加“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章,明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补充完善机动车管理的相关制度。

      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区域污染防治机构,可采取“区域管理委员会+区域管理机构”的模式。由国务院成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以及相关省市人民政府组成,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或者国务委员担任。

      各省市人民政府在履行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职责的同时,要建立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

      尽快建立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的联合监测和联合预报机制,一旦出现区域灰霾天气,实施区域灰霾的预警制度,对区域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应当协调一致,制定应急方案,采取统一的应急措施缓解大气污染。

      (原标题:环保局长两议案“说”出雾霾门道)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应建立相应的回收体系
    下一篇:建立立体式、多层次新能源汽车体系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