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俄罗斯历时多年建设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正式贯通,其重要性堪比19世纪末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过,一场争夺俄罗斯石油供应的竞赛也已启动。其中,以日本综合商社为首的能源军团在积极布局,日本意欲借此打造东北亚能源贸易体系的野心跃然纸上。
从2001年开始,中日便围绕“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走向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在日本政界、财界轮番轰炸下,日本的诉求得以实现。俄罗斯放弃原计划修建从俄罗斯通往中国东北石油重镇大庆的管道,而最终选择了连接泰舍特和科济米诺港的方案,只是修建一条支线通往中国大庆。
其实,保障需求仅是日本东北亚能源战略中的一环,产业链上的围剿才是日本真正的企图,以综合商社为首的日本财团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日本公司正为即将到来的油气资源进行能源化工产业链的规划与构建调查,为即将起航的石化贸易建立据点。例如,在下游炼化领域,三井物产和丸红在积极推进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在纳霍德卡市合作建设石油炼化厂的项目。此外,日本财团的物流公司也在积极构建能源的运输网络。早在2007年,商船三井、日本邮船等公司便与俄罗斯负责远东地区石油运输的巨头普里莫尔斯克船运公司组成战略联盟。
从日本步步为营强化日俄能源合作、强化亚太能源贸易权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综合商社的经济战略定位是协助拥有超强上游技术的财团系企业掌握产业链上游(能源、资源)、中游(物流)和下游(贸易),从而巩固掌控产业链的能力,在开采、炼化、运输等各方面影响俄罗斯的远东能源战略,使之成为日本增强在亚太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对比来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多是政府主导,没有真正的商人来实施,签署大量的协议却没有实质动作。虽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250亿美元贷款促成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通往中国漠河的支线,但仅仅每年1500万吨的通油量,与俄罗斯在日本海出口的5000万吨相去甚远,且中俄还在石油供应价格上谈不拢。如今,我们不仅面临俄罗斯的能源政治大棒,还有躲在背后的日本阴险布局,因此中日能源博弈远没有结束,只是新的开始。
进一步分析,中国在中日俄三国演义中之所以处于被动,与仍将“石油之都”大庆视为一座没落的油田之都看待,没有彻底激活其战略作用有关。如果能让大庆担当起东北亚能源贸易物流中心的重任,将会大大削弱俄日两国在远东能源贸易中的影响力。
此外,目前的能源定价权由金融与市场组合机制主导,俄罗斯的企图就是要建立一个市场定价模式,但中国还停留在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协议来定价的阶段。反观日本正为了迎合这种要求,积极构筑一个远东东京贸易网络,力图让东京成为能源交易中心,从而在东北亚成为定价权的一方。因此,来自俄罗斯的石油还应该通过大庆延伸到区域经济活跃的环渤海经济圈。
由于缺少像日本综合商社那样的贸易先锋和产业组织者来进行各方资源的配置及整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无法全面推动。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东北亚能源贸易物流中心,积极在环渤海区域建立能源和化工期货交易市场,与大庆遥相呼应,从而减少中国与日本进行能源竞争的劣势。(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原标题:白益民:中国应建东北亚能源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