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振君杨勇
实习生吴淑帆通讯员萧少萍
夕阳西下,一抹斜红洒落在塔罐林立的工地上,温暖着1200多名现场施工人员的身心,倏忽间焊接弧光四溅,而建设者忙碌的身影,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
看到这一幕,中海油海南精细化工项目部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关维脸上闪过一丝笑容。“你看看,去年9月底时工地上方还是空荡荡一片,几乎没有建筑物,三个月过去了,一期工程即将开始设备安装,各装置设备基础施工已全面收尾,进入钢结构、设备安装阶段,大件设备吊装也已基本完成。”今天下午17时半,关维一边在海南精细化工项目工地现场检查督导,一边抽空向记者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谈话间,一台履带吊车开始吊装催化装置中的“两器”。“‘两器’即沉降器和再生器,它们是炼油装置最核心的设备。”现场施工单位——中国化学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海南项目部副经理罗钊插话道:“今天我们吊装‘两器’钢结构,因为是单榀钢结构,必须尽快连成框架方才稳固,因此中午18名工人一直在现场加班加点,他们的午饭也是在工地上吃的。”
焊接工人董艳华正在和其他2名工友组装焊接加氢设备,在另外2名工友的帮忙下,一辆吊车正准备将组装好的加氢设备吊到加氢构II框架上。刚刚参加完项目“百日大会战”的他,并没有歇息的意思。“为保证项目按期投产,我们春节也不放假了。”他说。
记者发现,和其它钢管、塔罐等设备不同,4个置放在工地现场的封闭式箱子十分惹眼。“它们是焊接工作站,是公司花费400万元购进的,预计可节省人力500名。”罗钊解释:“一名工人一般每天只能有效焊接四五个小时,而利用焊接工作站作业,只需3名工人操作即可实现半自动化焊接,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还能保证焊接质量。”
位于东方工业园区的海南精细化工项目,由中海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以海南岛周边的文昌原油和乐东天然气资源为依托,采用先进催化裂解(DCC)技术生产出丙烯和碳四等重要化工原料。一期工程总投资43.41亿元,原油加工规模200万吨/年。二期工程总投资达43.01亿元,主要产品有丙烯腈、MMA、苯乙烯。截至去年12月底,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累计完成进度73.56%。二期工程乙苯苯乙烯装置基础设计审查完毕,计划今年1月底开展桩基施工。
“我们的工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项目走到了一起。”曾在新疆、重庆等地工作过的关维笑道:“建设者特别是一线工人最辛苦,也最可敬,因为项目在哪,他们就去哪,而项目工期长短不同,有的工人平均一年换一个地方。”
已近18时半,夕阳仍恋恋不舍地眷顾着大地,但建设者的目光一直坚毅地钉在工地上。“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投产,我们得抓紧了。”罗钊说。(本报八所1月17日电)
(原标题:海南精细化工工地:千余人奋战项目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