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汀通讯员魏明俊
“走,到怀柔吃虹鳟鱼去。”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大批城里人来到怀柔,在亲近自然山水之余,吃上一道烤虹鳟鱼,这一趟才算圆满。
虹鳟鱼是怀柔旅游的一张名片。当地有种说法:北京的虹鳟鱼养殖,怀柔占95%,而怀柔虹鳟鱼80%以上是从田仙峪村游出去的。田仙峪北依箭扣长城,东邻慕田峪长城,村北的龙潭泉水势浩大、清澈甘洌,常年水温保持在14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虹鳟鱼这种冷水鱼生长。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虹鳟鱼养殖就是从这里起步,逐渐星火燎原。
源头活水养殖的虹鳟鱼给田仙峪带来了超高人气,村里发展起虹鳟鱼养殖户19户,民俗接待户21户,每年能接待15万游客,带来750万元收入。然而虹鳟鱼养殖也给这片青山秀水带来了隐忧,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是养鱼大户白宝海。
今年53岁的白宝海经营着占地50亩的卧佛山庄,集虹鳟鱼养殖、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龙潭泉水是怀沙河的源头,白宝海在河边长大,对这条河有深厚感情。2006年前后白宝海发现河变质了:“水越来越浑,夏天变成红色,还有阵阵腥臭味儿。”凭着多年养鱼经验,白宝海知道这是鱼粪惹的祸:“养鱼池一周洗刷一次,污水排入河道,天长日久,河水不变质才怪。”
得想个法儿赶紧治理。为了这,白宝海不知冥思苦想了多少日子。一次他看电视时,从都江堰得到启发。他拿出一亩本来打算建鱼塘的河滩地,打防洪墙,建截留坝,再做导流槽,经过上百次试验建成了一片沉淀池。洗刷鱼池的污水被引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流出的水清澈了许多,白宝海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2010年,怀柔“国际会都”项目在雁栖湖启动,区里请来高校环境专家研究水质净化。专家们听说田仙峪有个农民自己建的治污工程,都想去看看。“没想到一个养鱼户会有如此高的环保意识和治污妙招。”专家们参观完感慨不已,也给挑出了毛病:“这水质眼瞧着是清了,但水中还有氨氮等化学成分,需要进一步净化。”
在专家指点下,白宝海在自家渔场下游又租了两亩河滩地,分别建起可以对流水脱氨脱氮的浮岛和湿地。三亩地的治污工程,给卧佛山庄带来了别样风景。沉淀池里的鱼粪铲出来晒干后,没有异味,是极好的生物肥料,沿岸种植的菠菜、茼蒿、紫苏、萝卜等蔬菜,都长得绿油油水灵灵,游客可以免费采摘,好些游客还愿意装些鱼粪回家当花肥。浮岛里撒了鲤鱼苗、养了甲鱼,它们能净化水质,还能供游客垂钓。“冬天咱这儿水不结冰,来垂钓的游客特别多。”白宝海说。湿地上种着菖蒲、千屈菜、美人蕉、水葱、鸢尾等,夏天姹紫嫣红,秋来蒹葭苍苍,游客们喜欢坐在边上打牌看书,再听着鱼池里哗哗的水声,真是美不胜收。
眼下,白宝海又联合了村里10家养鱼户组成合作社,共同在村子下边建设一个占地20亩的治污工程。“等明年工程完工了,全村的养鱼污水都能得到处理,那时才算对得起养育我们的怀沙河。”白宝海说。
田仙峪只是怀沙河上游的一个村子,它的中下游还分布着上千家民俗户和上百家养鱼户,最终流入怀柔水库。整个流域的治理显然不是白宝海一己之力能实现的。他是怀柔区的政协委员,打算在明年怀柔区“两会”上提交一份提案,“利用河滩地建3至5个生态涵养区,这样整个怀沙河流域的污水都能得到治理。技术我这儿都试验成功了,拿来就能用。前期施工需要一定投入,但是后期维护并不费钱,在涵养区养花种菜、搞垂钓还能带来收入,只要政府引导,这个事儿肯定有人愿意干。”白宝海在提案草稿中写道。
(原标题:鱼老板的环保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