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多位自治区高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当前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维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不惜动用“最严格”的措施处罚破坏环境者。
·受原煤需求增加、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尚未完善以及煤化工投资大、技术及产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一些已经进驻新疆煤炭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停留在对煤炭的开采和粗加工环节,对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技术要求高的深加工环节投资缓慢,项目进展不大。
·量水而为、适度开发,的确是煤化工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关专家还认为,这个行业除了建立煤炭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外,还应建立煤炭开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损评估体系,按照环境受损程度计提企业的生态补偿资金。
亚心网讯(记者 于兮) 一方是深受资源匮乏困扰的东部企业,一方是长期渴望经济发展且拥有富庶资源的新疆,当二者相遇,一场投资大、技术及产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一些已经进驻新疆的“西移运动”就开始了。但发展,绝非坦荡通途,它极有可能像“唐僧取经”般路途迢迢,充满各种风险。
值得庆幸的是,相关方面已未雨绸缪,有了“煤炭热”下的“冷”思考。
绕不开的环保问题
11月30日,自治区召开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煤化工产业座谈会,新疆多家煤化工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在听取了相关企业今年生产方面的情况后,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再次明确提出,煤化工企业必须注重环保和循环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在环保方面没有任何可以退让的余地。
事实上,这几年,多位自治区高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当前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维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不惜动用“最严格”的措施处罚破坏环境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农机局农机处处长胡建胜对记者说:“煤炭开发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胡建胜下基层时,经常会经过准东煤田。那里正在开采的露天煤矿和一些煤化工工厂,确实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煤炭开发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盲目乱开乱采,要有计划地开发,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胡建胜说。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也经常到准东煤田一带采访。在一些露天煤矿,经成以看到的情景是:推土机和挖掘机隆隆作响,亘古沉寂的荒滩戈壁已不再有原始的模样,各种烟尘四处弥漫,芨芨草、梭梭、芦苇、骆驼刺等荒漠植被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记者从自治区环保厅了解到,入驻准东煤田的不少企业或多或少被国家和自治区环保部门处罚过,之所以这样,皆因不按照环保规程生产。
准东煤田的环保现状只是新疆“煤炭热”背后隐忧的缩影之一。
长期关注新疆生态环境发展的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研究员袁国映告诉记者,多数煤矿、煤电、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基地都分布在荒漠上,且不少企业还停留在挖煤、卖煤这样的煤炭开发层面上,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面对这些现状,采访中,不少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都坦言,环境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尽管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强调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和近年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尚未出现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先例,没有一个国家能摆脱这个规律。现在能做的,只是尽量把这个过程缩短,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话虽这样讲,但实质并不表明“先污染,后治理”具有合理性,因为规律性并不等于合理性。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新疆的煤炭开发不是“大开发、大污染”,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新疆各级干部和各地坚定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