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一双沾满煤黑的手拨拉着炭块儿,小锅炉的浓烟熏黑了天际……这是长治市城中村李家庄村三年前的生活写照。现如今,红白相间的高层春笋般拔地而起,集中供暖不仅“蓝”了天空,更“暖”了村民的心窝。
近日,“三晋环保行”记者团在李家庄村了解到,城中村的改造使400户村民住上了楼房,用上了暖气,坐在家里就领上了“工资”,过上了真正的“城里人”生活。
村民说冬天再也不用捣煤了
长治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奠基仪式于去年4月15日在李家庄村举行。
11月27日,记者走在“新”李家庄村看到整齐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在还未完工的大型超市工地上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宽阔干净的水泥硬化路旁,是修缮一新的绿化带,在不远处的住宅楼上,记者能隐约看到住户玻璃上张贴着的火红“福”字。
“以前村民最发愁的就是冬季烧煤了,大冬天的捣煤炭,双手经常沾满了煤面儿,手掌纹里的黑粉洗都洗不干净。尤其是到了寒冬腊月,煤块儿冻得捣也捣不碎。2011年,城中村改造后,大家用上了集中供热,暖和又清洁,再也不用一天到晚捣煤炭了。原来一家一个小厕所、每家一个小锅炉的现象,现在已全部消失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又卫生。”李家庄村支书张陆生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原来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坎坷不平的街道、拥挤不堪的建筑已成为他们的记忆。记者了解到,长治市城区共有28个村,8万多村民。目前有16个村启动拆迁改造工作,拆迁2529户,拆迁面积达65万平方米,拆除小锅炉2500台,减少燃煤1.5万吨;建设村民安置楼36栋,拆迁改造旧市场5个,新建安置楼全部实行集中供热,全部改用清洁能源。
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拿到分红
“金窝银窝不敌自家的土窝,一家人受了一辈子的苦,省吃俭用地盖了五间小房,拆的时候都会掉泪。”张陆生感慨道。
村里人变成了城里人,没了土地,那村民的生活如何保障呢?张陆生指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大型超市告诉记者:“村民们原来以种地、做泥瓦匠、或外出打工来糊口,累不说,赚的还少。这座大型超市建成后,我们就会出租给商家,村民年底就能拿到分红。在超市一层和前方的一排空地上,我们将会建用来出租的商铺,每平方米480元,每户居民每年大概能拿到两万元至三万元的分红。”
站在还未完工的超市楼上,远处的破旧瓦房还在拆除中,五辆马车载着满车砖石,缓缓地行走着。一年后的现在,新的住宅楼和商铺将在那片废墟上拔地而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将打破村域界限,统一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详细计划。改造完成后,长治市城区将撤销、合并8个村,新增20个社区。
为了确保改造后村民就业、生活有保障,长治市城区引进了格林小镇项目、城南中央商务区项目、建华物贸一条街项目,实现了用产业带动城中村发展的循环模式。
在“社区”里感受到温暖
“拆迁前,我一天跑了六趟村民家,我就对老人讲,你忙乎了大半辈子,年轻时就憧憬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是该住上楼房了。”张陆生回忆起自己当“说客”的时光,不禁感叹道。
李家庄还为村里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村里55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每人每月都能领到480元。除此之外,全体村民还能领取到村里发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张陆生向记者介绍说:“我一直对老人们讲,只要活着,村里就养得起。我们就是卖了之前在农村住的房子,如今在市区也买不了一套商品房。”
此外,为了保障安置房的质量,长治市城区引进了大企业代建安置房,国内500强企业江苏悦达集团、山西美隆集团等多家单位与该区合作进行城中村改造。同时,为了避免暗箱操作,拆迁改造等重大事项均经过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改造后,在物业管理等岗位上会优先安排本村村民就业和经营。目前,李家庄新村内,已盖15栋高层楼房,约占地200亩。“城中村改造,不仅要为老百姓找到金饭碗,也要考虑到其他的配套设施。如幼儿园、社区医院、养老院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建成,让大家在‘社区’里也能感受到以前的温暖。”张陆生说着,眼光中充满了期待。
本报记者 田晓瑛
(原标题:三晋环保行(五):改造后的长治李家庄天蓝了路宽了村民日子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