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20日电 (记者谢卫群)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保安全,上海化学工业区通过“五位一体”建设,从源头构筑科学“防火墙”,管理发展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上海化工区位于杭州湾北岸,现有面积36.1平方公里。上海市提出,把上海化工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和上海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到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聚碳酸酯生产基地和聚异氰酸酯生产基地,形成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带。目前,上海化工区已集聚世界最大的石化及精细化工的企业。
但是,石化行业最大的隐患是安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上海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大型化工基地的经验,结合上海化工区自身特点,提出了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从而使上海化工区的开发建设走上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减少原材料过长运输可能带来的隐患,上海化工区努力使企业与企业按产品链关系有机组合,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目前,上海化工区已建立起由上游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中游上海联合聚异氰酸酯、拜耳聚碳酸酯项目,下游德固赛精细化工等项目组成的关联体系,形成了企业之间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
上海化工区通过产业整合,集中建设了热电联供、工业气体、污水处理厂、废物焚烧炉、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装置,改变了传统的由各企业自建分散的、小规模的配套设施,实现了生产配套、废物处理等设施的资源共享,为各化工装置的经济、安全运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针对化工物流复杂性、高危性和批量大的特殊要求,上海化工区全面建设了铁路、公路、海运等传统运输设施,同时根据各化工项目产品链关系布局,集中建成了公共管廊、公用液体码头和公共储罐区,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运输运行成本,节约了能源消耗使用。
(原标题:上海化工区步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