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同环保二者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于,巧妙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环保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更能取得效益和成就。反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逐GDP,即使一时得利,从长远看终究会得不偿失
据新华网消息,十八大新闻中心12日举行了第四场记者招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与现场记者的答问中,回应了今年发生在中国多地的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周生贤坦承,近几年来发生了一些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事业已经大为发展,在环境方面正处在敏感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代会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单独一部分并进行重点论述,尚属首次,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样的生动表述,亦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这些年来,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共识。而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发展同环保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显现,为追求GDP而破坏生态、无视环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短视行为亦遭到公众的诟病和抵制。
诚如周生贤所言,“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改革也好,市场经济也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利,提升民生幸福感。就此而言,发展同环保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以发展经济为由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也经不起推敲。
进而言之,发展同环保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甚至于,巧妙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环保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更能取得效益和成就。反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逐GDP,即使一时得利,从长远看终究会得不偿失。
近几年来发生了一些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表明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提升,也说明少数地方“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不得人心。环保部长周生贤在答记者问时并未回避这些问题。他提出:要加强依法环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把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级政府所做的承诺,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价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这展现了中央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态度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官方态度同民间意愿并无分歧,而在具体实践中,则须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效落实中央精神,充分尊重公众意愿。
多年前,深圳便已开始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而这些产业都是低能耗产业。目前,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均为全国最低,这意味着用更低的环境成本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深圳大运会期间,由晶报等单位发起的“绿飘带行动”得到深圳各界广泛响应,绿色出行成为深圳人的新风尚,亦表明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在深圳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是竭泽而渔。通往“美丽中国”之路,一定是建设生态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