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超 实习生马茜)今年53岁的夏晓华是天津市的首批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20多年。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她的环保理念、低碳生活,正是始于她成为志愿者的那一天。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低碳生活理念传递给更多市民。
把家里的灯管和白炽灯都换成节能灯,和朋友去外面就餐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洗衣时选择无磷洗衣粉,出门时拔下电器插头,这些市民眼中日常生活的举手之劳,在夏晓华看来却都关系到自己的低碳生活和环保理念。“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节省的能源也很有限,但日积月累,假使津城百姓都能养成这样的低碳生活习惯,那么节省下来的能源、降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不可估量。”在采访中,夏晓华告诉记者,她之所以选择做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也是想把自己的低碳生活观传递给更多市民。
近年来,夏晓华不但热衷低碳生活,还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巧做“低碳闹铃”,放在燃气炉边的计时器就是其中之一。每次使用天然气之前,都先预估使用时间,提前设置好定时闹铃提醒自己避免遗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安全用气,另一方面,还能节约天然气,避免烧水“干烧”、做饭“过火”,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经验。
(原标题:巧做“低碳闹铃”推广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