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方卫视大型人物专题栏目奥迪英杰汇《星光耀东方》,特邀资深环保记者,NGO组织“绿家园”发起者——汪永晨做客。普通观众可能并不了解都江堰和怒江有什么联系,也不知道它们曾深陷的险境,然而正是在汪永晨的发起下,通过媒体的宣传和群众的呼吁,我们才最终捍卫了都江堰的原貌,保护了怒江奔流的无阻。
由一汽-大众奥迪与行智传播共同制作的电视节目奥迪英杰汇《星光耀东方》“驶向未来的力量”主题系列节目,将主人公聚焦中国民间的绿色先锋。节目中,主人公汪永晨付诸半生的环保事业给予观众很多启迪。汪永晨1954年出生于北京,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来成为了《午间半小时》的一名社会类新闻记者,她的报道主要是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内容,1988年,汪永晨从同事那里听说的一段经历,让她深受触动,事业也发生了改变。“我同事说,她的家乡徐州有一帮穷孩子,他们过年才能吃一顿饺子。他们把饺子给学校的小鸽子楼,就是他们救助的一些被打伤的小鸟。后来我把这帮穷孩子带到北京,我觉得这些穷孩子爱自然、爱环境的思想也来影响城市里的孩子。通常我们说,希望工程,都是城市里的孩子来帮农村的孩子,可是农村孩子和大自然的感情来影响城市里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光做记者,是一种宣传,一种推进,如果要是再有一些行动的话,可能更能够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
从那以后,汪永晨将报道重心完全转移到环境类社会新闻方面。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并主持了一系列的环境类节目,在节目中她利用手中的录音机记录下大自然的声音再通过广播告诉听众。直到1993年,青海格尔木之行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和工作轨迹,让她下定决心投入到志愿环保的队伍当中。“我看到了大自然蓝天白云的美,野生动物在那个地方就像是在动物的乐园一样,藏羚羊、野牦牛都是成群的。可是就是在看到这些的同时,也看到被猎杀的野牦牛。皮被扒掉了,血一滴一滴的流在河滩上,头被砍下来,两个牛角朝天,当时我就觉得好像就是一个‘天问’。就是这个野牦牛在问,人类为什么要杀我?”
从青海回来以后,汪永晨将精力全部放在了环保类新闻和节目的制作中,她成为国内著名的环保记者,1996年汪永晨加入了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经过一段时间后,考虑良久的汪永晨决定正式发起“绿家园志愿者”环保组织。记者出身的汪永晨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推广环保理念,以最快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这个事情的严峻和紧迫,就必须借助媒体的力量,从2000年开始,她组织了每月一次的绿色记者沙龙。
2003年6月的一天,正在木格措采访的汪永晨听说都江堰核心区域上游准备再建一座杨柳湖水库大坝。都江堰是两千二百多年前李斌父子率众修建的,他巧妙利用天然地势,对水流因势利导,更使雨季、旱季水的流量不同,精确射击了海水灌溉功能。上游如果修建大坝,无论蓄水,还是防水,水的流量都会有大的改变,使整个工程无法继续发挥水利作用,活文物将变成死文物。得知消息的汪永晨,马上赶往了都江堰。回到北京后,汪永晨在记者沙龙上公布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很快,从7月初到8月底,180家媒体的集中报道让有关部门作出反应。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了舆论的力量。2003年8月29日,四川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上,杨柳湖电站建设项目被一致否决。“过去以往大部分的环保组织说是老三样,种树、观鸟、捡垃圾,很多时候我们承担的是一种教育或者说是一种宣传,而从都江堰,从木格措开始,我们开始更进一步的职责,叫影响决策。”
如果说保卫都江堰还算顺利,那么,汪永晨的另外一次“反坝”行动——“怒江保卫战”却要艰巨得多。怒江于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于是,汪永晨和其他环保人士展开了反对建坝的“怒江保卫战”。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山谷幽深,危崖耸立,平均高差3000多米,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景象十分壮观。如果一旦修上水坝,不仅壮观的景象不复存在,怒江的生态系统,周围的人文环境和民俗文化都有可能随之消失。为了彻底了解怒江,汪永晨和其他媒体的记者、环保志愿者一道开始了为期九天的怒江之行,收集了大量图片、文字和声音资料。他们自己酬资,在北京举办了“情系怒江摄影展”。利用媒体的独特资源,绿家园通过社会各界人士联名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停止这一决策。汪永晨回忆说,“在国家环保局开座谈会的时候,我找了记者,找了民间环保组织,通过我们老的方式,就是通过媒体的方式去告知社会,像《东方早报》写了六个版,《瞭望东方》也写了封面文章。”同年10月份,汪永晨参加了国家环保局召开的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在会上,汪永晨联合了著名主持人、知名演员和民间环保人士在内的62人做了一个保卫怒江的签名。为了扩大影响,她将签名发布到了网上,希望能暂缓怒江的开发进程。媒体的积极加入和来自民间的呼吁,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04年2月18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当时随着队伍在怒江山谷疲惫行走的汪永晨,从手机里得知大坝缓建的消息,失声痛哭。
怒江建坝工程被搁置也意味着保护怒江的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民间组织的声音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决策,这在中国尚属首次。这次事件,也被看成是民间环保组织一个标志性的、甚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环保NGO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当汪永晨发起“绿家园”环保组织的时候,她只是简单的想到“绿家园”的使命是还原自然的生命力,她无法想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绿家园”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媒体的舆论力量影响政府决策的中国NGO组织。从1992年通过贫困儿童关注大自然到今天,20年过去了,岁月催老了人的容颜,但汪永晨知道,人类的家园可以永远年轻,她为此不惜一切地努力着。
(原标题:“逆流而上”环保者汪永晨做客《星光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