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创新:为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图)
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我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图为煤层天然气加气站。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素以“能源重化工基地”而闻名。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山西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新型能源及工业基地”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无论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地区而言,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素以“能源重化工基地”而闻名。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山西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新型能源及工业基地”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科技创新托起新能源产业
能源,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资源。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孕育和兴起一场深刻的能源科技和产业革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亦取得了重要进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重要驱动力。
对于山西而言,发展新能源的意义不言而喻。山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新能源对于山西尤为重要而紧迫。近年来,山西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深入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也为今后推动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组数据足以彰显我省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2012年上半年,我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32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68%。其中:水电装机243万千瓦,增加33%;风力发电装机15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4倍;燃气及余热余压发电装机126万千瓦,增加29%;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1.5万千瓦,增加15%;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1.5万千瓦,实现了零的突破。2011年全省煤层气 (煤矿瓦斯)抽采量达52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其中,地面煤层气抽采量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煤矿瓦斯抽采量3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
山西新能源发展走在大路上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无论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或是煤及煤层气洁净利用等方面,我省均具有一定基础和资源优势,并已迅速成长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早在本世纪初,我省就开始了光伏产业装备技术的研究。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洁净可再生能源,是近十年来国际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率25%。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与制造上,我省也起步较早。目前,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发出5兆瓦电机,正在开发的电机功率达6-10兆瓦。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3兆瓦风电整机的设计制造,正在开发5兆瓦机组。按照这一速度,把我省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条件已经成熟。
煤层气产业也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全省2000米以浅的资源储量约10.3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的三分之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截至2010年底,省内钻井数和抽采量分别占全国的90%和40%,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气源地。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我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山西是全国甲醇燃料推广应用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展了煤基合成油产业,重点建设了晋煤和潞安两个煤基合成油示范工业园,为煤基合成油技术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省在能源领域已建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诸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主持完成了 “全套国产成套装备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关键技术研究与开采示范”等国家支撑计划、“863”、“973”计划,实施了“煤层气抽采关键技术及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一批重要原创性成果,新能源产业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新能源科技创新依旧任重道远
近年来,山西新能源科技事业获得了加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依然还存在着规模比较小、集成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还正在解决之中。
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贺天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尽快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未来的新兴支柱产业,结合实际,下一步我省将抓好“五个一”科技创新工程,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力争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风能装备制造、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产业发展等新能源领域,通过加大投入与深度研发,尽快实现一批项目产业化,引领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站在国际视角,抢占科技制高点。
与此同时,要组织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尤其是今年,将重点抓好煤炭清洁利用、风能装备制造、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领域工作;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通过2-3年的努力,在优势产业领域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另外,还将继续坚持实行创新平台建设向企业倾斜,在重点企业布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提高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确保科技支撑引领工业新型化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本报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