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道上的150块告示牌告示了什么?
长约3.5公里的梅林水库“绿道”,是深圳市内一条难得的闹中取静的林中小径,有着引人入胜的原生态景色。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的沿途竟然竖立了近150块各种各样的告示牌,而且数量有继续增多趋势。
这些告示牌内容各异,诸如 “危险勿靠近”,“严禁取水,非法聚会,放生,垂钓”,“勿吐痰丢垃圾”, “谁烧山,法办谁”之类,不一而足。所涉及的部门也五花八门,包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绿化委员会、森林防火指挥部、水务局、梅林街道办、梅林水库管理处、梅林公园等十来个相关部门。
尽管前来休闲游玩的市民纷纷抱怨,这样做有违绿道环保理念,制造了新的视觉污染,更有市民不客气地直言“监管部门都是各管各,才导致每个主管单位都跑到绿道两边竖几块牌匾,不仅仅有碍观瞻,更重要的是劳民伤财”,但一些部门有着大致相仿的淡定回应,即竖立告示牌是因为“确实有这个需要”。
当然,竖立告示牌,是有关部门行使职能的一种表现。但是,按照回应的逻辑,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告示是否还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非如此不能体现相关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如果“确实有这个需要”,比如,以“边坡危险”为内容的告示牌,梅林水库管理处竖立了,提醒了,规划国土部门还要竖立十几块告示牌来重新提醒,为了表示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其他部门是否还要继续跟进才对?
不得不说,这是典型的叠床架屋、形式主义。对一些部门来说,似乎只有竖立了这样那样的告示牌,才能体现重视,体现成绩,体现工作的细致到位,由此拉开了一场竖牌比赛,却没有部门去规范和统筹。殊不知,这么做一则浪费了公共成本,二则也坐实了市民关于职能部门之间“各管各”的印象。
事实上,还真不知道相关部门在多大程度上将这样的告示牌放在心上。比如,其中也包括一些因为功能变更、主管部门交接等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告示牌,没有及时摘除和更新——它们就像大街上那些没有及时清理的过时标语一样,令人产生公共管理的时空错位之感。
往更深里说,告示牌也是标语的一个变种,而我们的社会一直患有“标语依赖症”,曾几何时,在标语口号登峰造极的岁月,它几乎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我们的视觉总是逃不过它的势力范围。但是,在这个信息流通快捷的时代,在这个强调法律与契约精神的时代,我们真的无须过于放大标语的力量。梅林绿道上那些数量超出合理限度的告示牌,除了让前去游玩的市民闹心,看山变成了看告示,已经承载不起太多别的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是个大题目,由许多有血有肉的章节组成。其实,对公共场所各种泛滥的告示或标语进行清理与调整,政府部门像清理街头小广告一样清理自己张贴的各种不合时宜的标语,将这样的小事做好,也是一种管理创新。以公园告示牌为例,加拿大阿尔伯特州某公园入口处有一告示牌:“请不要打扰里面的鸟,它们在此避难。”瑞士某旅游胜地的告示牌写着:“爱花的人让花留在山上吧。”这种幽默有趣、充满人情味的告示,比起出现在梅林绿道上的“严禁”、“法办”、“罚款”之类有语言暴力之嫌的告示,更容易让人入眼入心。
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城市的告示牌,也是关于城市文明的一种“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