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刘尚希:市场经济改革应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方向

    刘尚希:市场经济改革应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方向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日前,在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之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主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2-07-12 访问: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日前,在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之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主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参会嘉宾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孔泾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聂高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所所长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永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研讨会综述

      ■苗树彬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高尚全: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

      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具体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要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市场化改革方向就是,第一,必须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过去是行政主导配置资源,教训非常深刻。第二,必须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引发了 “中国模式”的争论。我反对将“中国模式”界定为政府行政主导,如果是这样,就会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并容易理解为改革已经到位了、定型了,就会影响深化改革。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将“国家资本”用“主义”进行强化,显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我们还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点不可动摇。

      刘尚希:市场经济改革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块内容,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社会主义,现在谈前者的多,谈后者的少,不问方向,若这样下去,很可能改出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能变成权贵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要求是走向共同富裕。但是,市场经济这个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个目的之间是不会自动匹配的。现实来看,我们生产力是大大发展了,经济总量是做大了,人均收入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不是在朝着共同富裕这个方向走呢?这是改革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聂高民: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体现不到位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历史逻辑在于,离开市场经济取向,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没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为重要取向的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基础的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寓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普遍性,现在中国改革实际中的问题,仍然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体现不到位,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阻碍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政府、市场、社会关系不顺,还没有形成顺畅的市场配置资源基础;基本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等等。这都需要坚定地推进改革。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高尚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企业和老百姓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应该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主要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相比,转轨国家的政府依然具有一些特殊的发展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对一个转型中的经济体来说,更需要论证的是:政府的哪些干预是现阶段必需但长远是要“退出”的,哪些干预无论现阶段还是长远都要“退出”的,哪些干预是现阶段和长远必需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解释和处理好转轨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迟福林:追求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

      作用

      要改变政府主导,追求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而不是政府主导下市场的有限作用:第一,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需要改变政府主导。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潜在消费需求规模巨大,经济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上升通道。要使这个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不仅取决于政策调整,更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安排与市场环境的优化;第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需要改变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过于依赖投资,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过于偏向重化工业,导致投资结构扭曲,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主要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不可持续的。应以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以便在短期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的同时,为中长期走向消费主导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第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改变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使行政权力主导资源配置,导致要素使用的低效率和比较严重的浪费。改变政府主导,就是不能用政府替代市场,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

      王小广: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

      权力控制

      现在行政权力显性或隐性地参与分配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及其附属的企业(国企)与民营企业一样逐利,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有利的地方,政府深入参与,陷入利益博奕之中;二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权力靠潜规则深度地参与到分配中;三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被忽视。如此,市场受到侵占和扭曲,公平问题必然凸显出来。现在必须通过法律严格确定市场与政府边界,抑制权力参与分配。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孔泾源:明确国有经济边界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问题,首先要明确国有经济的边界在哪里,国有经济控制关键领域,具体控制什么,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不能简单地说市场追求利润。各种所有制经济都要安全地生存和发展,我们要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永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提法

      我国现在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份额和比重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民营经济已经占国民经济的2/3。其一,从我们国家现在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来看,企业法人单位民营经济占90%以上;其二,从就业人员的数量看,民营经济已经占全国的85%以上;其三,从企业的经营资本看,不包括国家的土地资本和政府事业单位的民间资本已经占全国的60%以上;其四,从企业的总资产来看,民营经济已经占全国的60%以上;其五,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民间投资占了全国的60%;其六,从企业的销售收入看,民营企业已占75%以上;其七,从企业创造的利润看,民营经济已经占到全国的75%以上;其八,从企业税收看,民营经济已经占2/3以上。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变化,我们需要完善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如果不完善这个表述,很多改革是推不动的。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提法有几种表述可以选择:第一,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提法,但是要对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解释。第二,保持国有经济的内涵,明确提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保持过去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内涵,明确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借鉴1954年宪法的表述方法,提出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即国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搞好顶层设计推进结构性改革

      张卓元: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一个新的顶层设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年了,前十年改革步子迈得比较大,后十年稍微差点。现在都讲顶层设计,过去有两个顶层设计搞得很好:一是1993年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讲新体制有“五根支柱”,这个设计基本是合理的,这也是前10年改革比较快的原因;二是2003年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五个统筹”。但是,现在来看,“五个统筹”没有很好地贯彻,这造成后面十年的改革进展不是太理想。

      希望“十八大”或”十八大”后有一个新的顶层设计,目标是2020年建立一个完善的或者说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垄断行业改革;二是政府改革;三是收入分配改革。如果这三个方面的改革能够真正推动起来,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再配合其他方面的改革,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也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也好,就都很有希望。

      隆国强:要敢于碰“大”的改革

      第一,市场化改革有 “破”有 “立”,“破”的工作未完成,“立”的任务更艰巨。改革30年,前20年的改革较多的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破”的工作,当然很多东西在“破”的过程中就存在“立”;后10年的改革较多的是“立”的工作,比如建立和完善社保体系等,所以社会上说这十年没有做改革,我觉得恐怕不符合实际。现在回过头来看,“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比如说,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是市场定价,但我们的要素市场还没有实现市场定价,作为生产要素的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市场化,才刚刚起步。

      第二,解决改革的动力问题。改革是有共识的,但共识不等于改革动力,更不等于改革的行动。当前关键是缺乏改革的动力。回顾过去30年的改革,首先得益于小平同志、党中央强力推进改革,但还要看到,市场化改革调动了民间的积极性,民间焕发出进一步改革的动力。现在,如何充分调动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十分重要,群众有很多合理的要求,是一种改革的呼声,怎么能把这些呼声转化为改革的动力,这是需要机制的。

      第三,要推进“大”的改革。中国要改革的事太多了,但现在的改革过于细节化,过于技术化,过于细碎化。很多大的改革问题不愿意去碰,老是纠缠于阶梯水价、阶梯电价如何定、限度多少等等,而真正的题目是一些大的问题,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党政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主化改革,还有权力的制衡和监督等等,都是一些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200余城市提建低碳城市楼市刮起“真假”低碳风
    下一篇:水泥等行业环保先进技术项目今年将获补助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