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王优玲 林晖
7月4日,三峡工程最后一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正式交付投产——这标志着世界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开始全面发挥效益,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截至7月4日,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64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十六大以来,我国水电实现量的突破,每年新增水电装机均超过1000万千瓦。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已突破2亿千瓦,为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十一五”,这是我国水电建设规模和建成投产机组最多的5年。龙滩、景洪、构皮滩、拉西瓦、小湾、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先后建成,水电发展跃上新起点。如今,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正在或准备建设。
除了提供清洁电力外,水电建设以其防洪、交通、向下游补水、旅游、养殖、移民致富等综合效益显示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三峡工程,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大大降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0万人口得到安全保护。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近年来,我国重点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小水电代燃料、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等三项工程。目前,全国已建成农村水电站4.5万多座,装机容量6212万千瓦,年发电量1757亿千瓦时,解决了全国二分之一地域、三分之一县(市)、3亿多农民的用电问题。
十年间,我国水电发展积极调整思路,不断探索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不断探索移民工作的新思路。目前,通过对淹没耕地实行长期补偿,实现移民与电站利益共享,达到移民致富的效果;通过大坝分层取水、建设联合鱼类增殖站等辅助方式帮助河段原有鱼类生存和繁殖,将环保的内容由过去陆地上的植被保护发展到水下“看不见的保护”,等等。
近年来,在环保团体和社会相关人士的建议下,政府搁置了包括怒江中下游、金沙江上的虎跳峡河段等争议较多的河流水电规划。2011年12月,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下发文件规定,在对水电规划进行审查时,需审查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及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不难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21世纪的中国水电建设将能够实现民生水电、绿色水电、生态水电、和谐水电,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奏响我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强音。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