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里约峰会正式闭幕。此次大会的核心议程是各国领导人发言,介绍本国的工作与承诺,耗费三天时间,通过一份49页的新文件,以圆满胜利的姿态,在掌声和喜庆的标题中顺利闭幕。据大会秘书长沙祖康大使称,里约峰会的核心成果,一是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谈判,二是来自各方各界的自愿行动承诺。潘基文秘书长也表示,此次里约峰会的谈判耗时漫长,艰难坎坷,倾注了各国谈判代表的辛劳与汗水...
可惜的是,似乎只有各国谈判代表才这么想。
21日,里约峰会会场爆发民间组织的集中抗议。数百名来自青年、环境、妇女和土著人组织的代表,集中在高级别会场门口,高喊口号表达各自对这份里约文件的不满。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众多国际机构,也以机构评论、新闻发布会和联名公开信等方式,予以抗议。
“我们期望的未来需要承诺与行动,而非仅是许愿。需要治理社会、环境与经济危机的紧迫性,而非一再拖延。需要与公民社会合作协调,而非仅是政府不痛不痒的立场。所有这些,在此次会议最后文件的283个段落中,没有丝毫体现。这份题为‘我们期望的未来’平庸无物,严重缺乏雄心和行动,甚至都没有充分强调问题的紧迫性。” 一封题为《我们不期望的未来》的公开信发出了如此尖锐的批评。
社会、环境、经济三大可持续发展支柱,这份饱受诟病的文件统统辜负了各界人士的期望。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依旧没有进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相较02年约翰内斯堡“里约+10”峰会严重倒退;妇女生育权被最后一刻从文本中删除;淘汰化石燃料补贴,仍是两行空话;绿色经济的概念定义模糊,指导意义不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改革为新的环境组织,同样计划落空... 整个文本中,充满了太多诸如“认识到”、“进一步探讨”、“决定考虑”等言而无物的辞令,进一步让本已缺乏法律约束力的这份文件,成为一个新花瓶。
潘基文秘书长会前称,此次里约峰会是“一代人一次的机会”,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题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但显然,在全球各方面危机空前严峻的眼下,联合国此次会议并没有督促各国站在人类发展的更长远高度,清醒地认识到正在面对的挑战,并采取足够有力的行动。“这份文本是外交官领导力与远见的巨大失败。在如此关键的议题上都未能找到共识,他们应该感到羞愧。”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吉姆·利浦称。
此外,民间组织的忧虑和建议,未能得到大会主办方足够重视,也成为强烈不满的另一原因。二十年前,里约峰会的召开,不但是全球环境政策史的里程碑,同样是公民参与联合国政策制定的标志性事件。但此次里约会议,民间组织却只获得了耻辱性的一两次发言机会。而在中期巴西政府接管谈判的四天,几乎所有谈判会议都将民间组织拒之门外。同时,民间组织强烈要求的“未来代际的发言人”、“淘汰化石燃料补贴”、“建立新的联合国环境组织”等呼声,则绝大多数在各国的利益争夺中被弃之不顾。
此次联合国里约会议即使在形式上“拯救”了联合国多边框架,挽救了各国领导人的颜面,但从公民参与到谈判结果,在她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前,无疑是仍是莫大的失败。里约峰会前,贬低质疑此次会议就此起彼伏,但通过的这份文件,让更多人们对各国的政治意愿与联合国的治理能力,产生了更大的质疑。
对于中国而言,此次会议最大的成绩只是勉强守住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在“联合国环境组织”的问题上与非洲集团意见不一,也未能在谈判桌上为其他盟友争取到资金和技术。尽管总理在正式会议上,承诺三年内贡献2亿人民币支持较不发达国家,但在“团结盟友”这个目标上最多也是勉强过关。最后,相比欧盟而言,中国的谈判代表在里约谈判进程中,尽管始终沉默寡言,但作为77国集团的支柱,在“未来代际的发言人”和“公民社会参与”等议题上,与青年等群体的需求直接冲突,在“公共外交和传播”一项上继续失分。
从哥本哈根到里约,南北国家依旧相互不予信任,经济危机同样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最后一刻再匆匆忙忙拿份文件来遮羞,人类要遭受多大的灾难,才能不让这些政府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决定?
新浪环保特约记者 那拉荣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