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袁瑛
新能源似乎在资本界失宠了。2011年以来,国内仅有4家风电企业获得累计8733万美元的融资,同比下降72%。而2012年至今,尚未有风电企业获得VC/PE融资。光伏方面,尽管2011年融资总额达4亿美元,但2005年到2010年有24家企业实现IPO,但2011年仅为3家。
相比2005年至2008年,新能源成为VC/PE掘金的沃土,包括江西赛维、中电光伏等光伏企业给投资人带来的回报率都是上百倍。即使在2010年完成IPO的华锐,也依然给投资的PE基金带来了184倍的账面回报率。
然而,近一年来,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除亚玛顿以外,其他几家企业的账面退出回报率均在三四倍左右,比较之前新能源高退出回报,这一数字大幅下滑。
当然,从整个资本市场的大环境来看,“上市=暴利”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了。伴随整个二级市场估值的回归,VC/PE境内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整体都呈现了下滑的趋势。从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32家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为其背后的75支VC/PE投资基金仅仅带来4.24倍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
从清洁技术市场的整体来看,清洁技术投资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巨大的蛋糕。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30%至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但在这一增长的巨大蛋糕中,新能源所占的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9年,新能源尚能占据三分之一强,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 23.1%。2011年,这一比例则进一步下滑至15%以内。与此同时,节能和能效、环保等领域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某种程度上说,新能源的投资比例下降是必然的,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都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上游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下游市场仍然没有打开,如果没有关键技术或关键环节的突破,可以预计,新能源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只能愈来愈低。
谁来“接棒”新能源?从目前VC/PE的流动来看,似乎包括水务、固废、脱硫等在内的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以及服务的领域成为新的热点。
事实上,从清洁技术投资的角度看,节能环保产业并没有被投资人忽视,一直处于“静悄悄地绽放”的状态。以国内最早的环境投资者为例,青云创投从2001年就开始关注节能环保产业。“整个行业一直在这,某种程度上,节能环保对于中国的意义更为重要”。
2005年从光伏开始的新能源投资,从德国、美国如同一阵旋风刮向中国,催生了中国新能源这个繁华似锦却更为脆弱、更波动的投资市场。相比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似乎更为持续、更为低调。
这似乎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本质相关:门槛低、资金要求相对少,规模小,与新能源动辄几亿的投资规模和制造规模产生了明显的对比。“十二五”政策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倾斜已经非常明显,即便如此,可以想象,节能环保产业自身的产业特点也决定了不可能产生于新能源相当的投资规模和热度。
节能环保产业的这些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适合VC/PE进入。
此外,新能源暂时失宠并不意味着VC/PE对此彻底失去了兴趣。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瓶颈问题的解决,很可能又将新能源带回到投资人的眼前。如同十年前,德国用补贴政策一手扶持了如今的光伏产业发展,如今在德国进行的能源变革,很可能又将用同样高额补贴将海上风电和生物质能推上新能源发展的风口浪尖,谁知道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