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缪琴) 天府新区建设是省委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今后五年是天府新区建设的快速起步期,成都如何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为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和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打下坚实基础?
昨日,在“第八届西部科学论坛——天府新区建设与低碳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贺克斌教授,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教授等院士专家齐聚蓉城,就天府新区如何走出具有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之路建言献策,为天府新区建设添“绿”意。据了解,该论坛由市科技顾问团主办、市科技局承办。
不“偏科”的绿色思维
构建产城一体发展的低碳体系
“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在这个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和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低碳的涵义所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概念,而是紧随规划,从规划到产业,从管理到民生生活的覆盖。”蔡剑教授分析,架构不“偏科”的可持续城市绿色思维,而这个“思维”体系中,人才教育创新资源聚集、高新技术聚集与转化、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城市生命系统等五大指标,构成了低碳城市的中枢。
蔡剑认为,高端的产业、高端的人才需要与之匹配的低碳环境,由此,成都率先走低碳城市的路径,必然会成为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名片,不仅吸引更多全球先进创新技术在此“扎营”,还能对天府新区范围内的其他区域起到更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能源交付循环网
构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天府新区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的推广和使用将是城市低碳环保的重要路径。”徐建中院士分析,除了生产、生活所消耗能源应趋向于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以外,天府新区的动能体系也可尝试构建起一个局域能源交付循环网。
基于此,徐建中院士介绍了小型分布式供电方式:在小型分布供电的电网之下,实现冷热电联产,在这个系统下分为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供热系统完成供水、供电以后,排出来的中温则被系统中的余热回收装置集中,并贮存到制冷系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除湿和供冷,实现节能减排,构成能源交付循环网。”
城市与交通规划并行
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运输体系
“我留意到,天府新区成都区域的交通规划,与整体规划是并行打造的,这样的规划理念对于区域发展非常关键。”从交通体系构建方面,贺克斌教授认为,天府新区成都区域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以及前瞻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值得认可。据悉,在全球发达城市的市域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承担的运输量一般都占45%左右比例,日本东京达到60%。在天府新区规划中,轨道交通成为大量公共交通出行的载体,“这样的建设思路符合产城一体的规划,也符合全球发达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