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左丰岐
本报通讯员 蒙昌文 赵海峰
4月22日,记者出了陵县陵城镇之后不久,离着李永学的养鱼场还有很远的距离,就看到四架巨大的风车在微风吹拂下徐徐转动,周边是9个整齐划一的鱼塘和其他配套建筑。
这里就是鲁西北第一家工业化养鱼场。记者来到时,正赶上李永学给鱼喂食,只听他喊了两声“来…来…来…”一把鱼食撒下去,色彩斑斓的观赏鱼成群游过来,你争我抢溅起美丽的水花,煞是惹人喜爱。
今年58岁的李永学是电业部门一名退休干部,他在几年前就发现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在家中养观赏鱼,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爱好。李永学认为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他瞅准了养殖锦鲤这条路。
2010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在西李村承包坑塘60亩,建起了有9个鱼塘、32个室内养鱼池、2个无阀滤池、1个环道卵化池的工厂化养鱼场。
最初,他引进了500条优质锦鲤苗,投放鱼池里。一年后开始产卵了,眼看着小鱼孵化出来了,他十分激动,马上准备筛选鱼苗。没想到一网捞上来,他却傻了眼:许多鱼苗出现病变,痘疮、水霉病、烂鳃病等。因为换水不及时,一池腐败的死水导致鱼苗生了病。
李永学决定立即改善鱼塘水质。但河里没有活水可用,地下水不能随便抽取,他只能循环利用,先从鱼塘把水抽出来,通过过滤、消毒、杀菌,净化后,再注入回鱼塘里。成本之高显而易见:普通电力抽水每月光电费就得3000多元。
李永学通过四处参观,结合自己从事电力工作的经验,萌生了用风能代替电抽水的大胆想法。他采购了四个风车,设计出一个多功能循环养鱼池,用风力带动水泵,把鱼塘里的水抽到高处净化池,在净化池中过滤消毒,完成净水后,再注入到鱼塘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质净化循环系统。
风车还可以增氧,不需用电带动增氧机,靠鼓风就能输送氧气。“风能最大的缺点是不稳定,没风时咋办?“老李想出一个办法,有风时把水提到屋顶储水池进行净化处理。”没风时就把水放下来,不管有风无风,都能做到水循环,有效保证了水质。”
“自从用上大风车,水质好了,锦鲤很少得病,活蹦乱跳,长势喜人。一个风车在三级风以上的情况下,能达到1000瓦的效率,四台同时开,一天转10个小时,一天就能节约40度电。”李永学对记者说。
此后,李永学又盯上了太阳能,用太阳能热水器来调节水温。记者看到养鱼池的屋顶上整齐排放着一排排的太阳能管。
“我一共安装了24组太阳能热水器,每组有50根热水管,用来供应地暖来调节水温,保证冬季大棚里的鱼苗正常生长。这样不但能提前一个月进行鱼苗孵化,让鱼苗提前上市,还能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李永学介绍说,“原来孵化都用锅炉调节温度,既得烧煤,还得增加锅炉工,无形中增加了费用,太阳能就省了这些。”
现在,随着李永学经验丰富,养出的鱼越来越好,锦鲤和鱼苗的销路越来越好。前不久,他还成功卖出了几条名贵的锦鲤,其中一条竟然达到了十多万元的天价。他的大风车和太阳能运行良好,一年节约的电费就等于收回了成本。
李永学的新能源鱼塘不仅成为当地一景,还引来水产养殖户的效仿。附近一个叫陈相慧养藕大户,去年就在藕池旁安装了两台大风车。两家还结对子,搞鱼藕混养,李永学出鱼苗,鱼吃浮萍杂草,既肥了鱼苗又清洁了藕池,鱼上市后,二人五五分成。
现在,李永学已经在这个养鱼场投入了近500万元,效益也越来越好。他正盘算着上马二期工程,估计还要投300万元,对此他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