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
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不可分割,为了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必须下大决心加强能源金融监管。
日前笔者有机会听取西方某国际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关于“国际油价为何居高不下”的演讲,深为其观点的偏颇而震惊。这位高管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推动油价持续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是供需基本面不平衡”;二是“金融投机不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消费国不应怪罪投机者”。这与高盛公司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所谓“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需求所致”如出一辙。
对油价问题稍有研究的人士都会注意到,导致近年国际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供需基本面出现微弱失衡的确是原因之一;但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十分缓慢,其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相当有限。
从2000年到2008年中金融危机爆发,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强劲、石油需求增长旺盛,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对石油需求的拉动作用很小。而同期国际石油价格却从每桶20多美元攀升至147美元,两者显然不成比例。这说明,这段时间油价急剧攀升主要不是供需关系变化所致。
从2008年中到2009年初短短半年时间里,国际油价从每桶147美元急剧跌落至30美元。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普遍陷入衰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受到拖累;但是世界经济下降的幅度与油价下降的幅度远远不成正比。因此,用供需关系失衡来解释这一矛盾明显缺少说服力。
最近一两年,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难以弥补世界经济因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所造成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并未明显放大对石油的需求。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11年最后三个月全球每日石油供应量增加了130万桶,世界石油需求仅仅增加了该数额的50%”,而同期国际油价每桶却上升了30多美元。因此,从基本面看根本不存在推高油价的可能。
上述情况表明,用供需基本面解释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特别是最近一两年的持续攀升,是根本讲不通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扰乱了国际石油市场?在笔者看来,金融投机难辞其咎。他们利用供需基本面的微弱失衡及西方大国一手导演的地缘政治事件,制造石油恐慌,买空卖空、数次倒手加价,导致了国际油价的急剧飙升。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投机银行、高风险基金等期货交易商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80%的贸易额,投机资本在国际油价上涨中所起作用高达70%。大量事实表明,正是金融投机严重扭曲了国际石油市场,导致了国际油价的非正常上涨。
这位西方石油大公司高管为何硬说“金融投机不是引起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甚至说“金融投机对油价上升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是个积极因素”?这显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金融投机扰乱国际石油市场的行为有目共睹。西方金融集团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疯狂投机行为完全是非理性的,最终势必伤及西方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不可分割,为了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必须下大决心加强能源金融监管。拥有投机资本最多的美国更有责任尽快采取行动,制止华尔街金融集团的这种贪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