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力发展新能源求能源多样化 欧债危机下前景不容乐观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赵远方):为了破解后核电时代能源不足的难题,近来很多欧洲国家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投入。日前,德国政府公布了一项庞大的风力电场建设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德国将耗资2000亿欧元在 北海 和 波罗的海 建造一系列海上风力发电场。同时,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都显示出发展新能源的雄心壮志。新能源到底拥有什么样的吸引力使得各欧洲国争相大力发展?而在欧债危机迟迟不见尽头的背景下,欧洲的新能源产业又面临怎样的未来?本网来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驻欧洲记者赵远方:
主持人:从我们刚才说的庞大的风力电厂建设计划,不难看出德国在欧洲新能源产业方面的领军地位。请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德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好吗?
记者:谈到欧洲的新能源产业,的确不得不提到德国。德国是欧洲新能源产业的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自200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后,德国完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无论是在风能、太阳能,还是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很多德国企业作为主力军,一步步实现了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商业化开发,再到全球市场扩张的道路开拓。
目前,德国已经成为欧盟风力发电第一大国,在陆地上建成了2.1万个风力发电机组,批准了25个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此外还有60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审批中。德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更是全球领先,总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到2011年底,德国风力发电已经占到总发电量的8%,生物质能发电占6%,太阳能约占4%,再加上水电、地热等,新能源电力占德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接近21%,比上一年增长了4%。德国希望将这一比例到2020年提升到35%,到2030年超过50%。
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多欧洲国家都存在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许多国家也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那么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怎么样?
记者:除了德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等国,目前也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这一方面可以加快实现能源多元化,规避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新能源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也是欧洲国家走出经济危机,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刚才提到的德国政府在2000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成为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相关法律的蓝本。在过去几年,欧洲的新能源产业的确有了长足发展,新装机发电厂60%的产能来自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电力运营商5年前只将34%的投资用于新能源,未来两年则计划将投资比例提升到75%。意大利去年新增9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西班牙太阳能光伏的装机容量虽然不如德国,但是凭借优越的光照条件,其太阳能发电量已经超越德国,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英国则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到2020年要建成1800万千瓦的近海风力发电场。西班牙、英国都计划到2020年将新能源电力的比例提高到20%。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三国的目标更为远大,到2020年,它们新能源电力的比例都将超过35%。
主持人:新能源听上去确实很美,但是我们也知道,它的产业成本也很高,需要政府给予补贴才能发展。可是现在欧洲正在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这会不会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呢?
记者:的确,新能源产业技术高端、设备昂贵,这导致了新能源电力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的煤炭和燃气发电,政府需要为新能源电力提供一定的补贴,才能让它们的售价与传统电力持平。而政府的补贴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2011年,德国每户家庭平均多支付了130欧元,用来支持新能源电力。
因此,有专家表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完全依赖政府扶持构建起来的“人造产业”,没有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将难以维系。所以,在欧债危机爆发后,不少国家也的确在减少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2010至2011年,德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降低了约40%,从2012年起,每度电的补贴又降了15%。而下一轮补贴削减将从7月1号开始,削减幅度为15%。这随即引发了太阳能行业的地震。2010年底以来,德国太阳能行业有大约5000家公司倒闭,第一家上市的太阳能企业Solon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业内人士估计,最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能够在这轮补贴削减风暴中幸存。
此外,西班牙和英国政府目前也在学习德国的补贴削减政策。毕竟,欧债危机的阴影还未消散,各国政府的钱包都不宽裕,财政紧缩政策势在必行。而离开了政府的巨额补贴,新能源在与低廉的传统能源的竞争中如何生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新能源的一些配套建设,比如电网改造和电力存贮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目前银根紧缩和经济危机远未见底的情况下,新能源的未来发展必定不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