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实习记者周旭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6日报道称,最近,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笔下的“非理性繁荣”现象正在能源分析人士间蔓延,但美国能源独立的预估是片面的乐观。
报道称,最近有许多说法被大肆渲染,如“美国成为头号能源产出国,迎来能源独立”、“美国接近燃料净出口里程碑”等,甚至美国石油协会主席杰克•杰勒德都说,随着政策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逐步倾斜,“美国能源将无需进口”。
然而,《华盛顿邮报》指出,伊朗局势动荡、石油价格仍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原油价格同样偏高,眼下的能源危机足以驳斥分析家的过分乐观。目前,美国可以出口经过加工的石油产品,但仍然是能源进口大国——每天进口900万桶原油及石油产品,这几乎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一天的石油产量。此外,每天约有1700万桶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美国,约占世界石油日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也正因此,当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时,美国宣布捍卫海湾地区自由通航权的立场绝不动摇。
当然,有很多理由可以让能源专家为美国能源的未来感到自信,比如国内石油产量的上升,看似无限的天然气供应及其10年来的低价,就业被能源产业带动,以及在奥巴马政府制定严格标准后,汽车效能逐步提高、使用生物燃料的产品逐渐增加,受此影响,美国石油消耗量达到了一个平稳状态并有可能开始下降。
然而,《华盛顿邮报》指出,美国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只是减少了,但并未消失。与2005年相比,美国石油进口量减少了15%,但这还是由于国内经济衰退造成的。事实上,2011年,美国石油进口花费3265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的44%。原油进口支出攀升至历史第二高位,仅少于2008年,却是2005年的近2倍。
美国对外的能源依赖也不仅表现在国家层面,它让普通美国百姓口袋里的钱飞速流失。美国汽车协会估计,一个普通的佛吉尼亚家庭,每月要为汽油支出428美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