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关键指标和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排名
商报图形 李璐 制
据重庆日报消息 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后7个月的工作,直接关系整个“创模”的成败。在11月2日举行的市创模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市环委会全体会议上,市长黄奇帆指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全市3200万市民的庄重承诺。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打好“创模”攻坚战,将“创模”任务落到实处,早日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模”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重庆不是为了“创模”而“创模”,不是勉为其难、拔苗助长硬干快上;“创模”是直辖十多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现在是最后冲刺催化量变到质变
听取“创模”工作情况汇报后,黄奇帆说,“创模”工作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齐努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表现在:一是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关闭取缔了56家水泥、塑料、化工企业,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225万吨、火电机组13.1万千瓦。过去10年,主城关闭或搬迁了80多家工厂,其中最大的成果是重钢集团大渡口老厂区完成环保搬迁,成为国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环保搬迁的典范。
二是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去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提前达到“创模”考核要求。今年1至10月,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7天。全年超过311天,难度不大。
三是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实施主城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14条河流已有9条达标或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四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黄奇帆说,重庆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建设国际性的大都市、西部开放的桥头堡、内陆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同时也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森林重庆”建设,这些都大大促进了重庆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建设国家级的环境模范城市,建设与大都市、大功能、大产业、大开放配对的大生态城市,这是一个互相匹配、互动的过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重庆“创模”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这个重大成效不能仅仅归功于“创模”以来的这15个月的努力,而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们不是为了“创模”而“创模”,不是勉为其难、拔苗助长硬拼,事实上,“创模”是直辖十多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现在只是在冲刺,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我们“创模”的成就,代表着西部大开发已渐入佳境,从以前傻大黑粗的开发,通过转轨变型,脱胎换骨,转到了比较有档次有水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轨道上来。
直面“创模”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次级河流水质达标和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关键性工程项目建设
黄奇帆说,“创模”工作虽然总体进展顺利,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取务实的举措来解决。
目前,影响“创模”指标达标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次级河流水质达标形势比较严峻。14条次级河流9条达标,还有梁滩河、跳蹬河等5条没达标。治理好这5条河流任务很重,需新增2000余个污染整治项目。力争通过3个月的努力,将这5条次级河流治理达标。
二是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关键性工程项目进度滞后。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在于项目用地的拆迁交地拖后腿和相关手续办理滞后,这次要确定一个时间表,并立下军令状:对这些关键性工程项目的用地事宜,各有关区县务必在11月底前完成,确保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否则相关负责人将被追责。
三是公众对“创模”工作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还不够高。
“创模”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创模”目标早日实现
黄奇帆说,“创模”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责任,协调配合,攻坚克难,打好这场攻坚战,把“创模”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创模”目标早日实现。
一是要针对未达标的4项指标,点对点突破,重点加强次级河流整治,提升城市河流水质;加快污水、污泥、垃圾处理设施等关键性工程建设。二是对已达标的指标,要千方百计巩固成果,防止出现反弹。三是要完善“创模”保障机制,要加强资金调度;要加强督查考核;还要扎实推进“创模”申报有关的基础性工作。四是未雨绸缪,提前谋划2012年环保工作。
市政府凌月明副市长参加了会议。
相关新闻
我市创模22项指标已达标
本报讯(记者 徐庶)昨天,我市召开创模领导小组调度会。市创模办通报,截至10月,我市26项创模指标中已达标22项,未达标有4项:城市河流水质、污水处理率及污泥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渗滤液处置、公众对环保的满意度。97项重点工程项目未开工或进度滞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