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近距离拍摄野生动物,乔乔和摄制组只能睡在帐篷里。 乔乔 供图
本报讯 (记者聂宽冕) 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上,“最佳短片奖”颁给了《家园》。《家园》的拍摄者名叫乔乔,来自北京,今年26岁。这部4分钟的纪录片,是他和摄制组在黄河沿线花费4年、拍摄了2000多个小时完成的。
黄河纪录片获大奖
19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举行颁奖典礼,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400余部作品竞争,其中环保单元作品成为焦点。最终,来自中国北京的短片《家园》摘得了最佳短片奖。这部纪录片仅有4分钟,拍摄者乔乔是一名来自北京的青年导演,200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家园》是乔乔历时4年、拍摄2000多个小时剪辑而成的作品。短片讲述了黄河上野生动物的生存生活状况,乔乔说,他希望通过动物的视角表达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卖车卖房筹钱拍片
乔乔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的许多同学都选择去拍商业片,他却选择了拍纪录片,“我始终认为纪录片是最好的电影,它非虚构的本质是我最欣赏的。我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会想办法去做,于是从2008年开始,这么一路拍了下来”。
从拍第一部纪录片《巢》开始,乔乔就把镜头对准了大自然,此后的《膜》、《朋友》等作品也都与环保有关。
为了拍摄纪录片,乔乔至今已经花费了490多万元,“把北京的房和车卖了200多万,又跟亲戚朋友借了200多万。我现在会去接一些商业片的活儿,但目的都是来贴补我的纪录片摄制”。
风餐露宿走遍黄河
乔乔说,《家园》可以算得上是他拍得最艰险的一部片子。4年间,摄制组从最初的6人到现在只剩下乔乔和助手小王两人。因为没有交通工具,两个人每天都得扛着百十来斤的设备从驻地走到拍摄地,“啃烧饼,睡帐篷”。为了不惊扰动物,摄制组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最佳时机。
去年夏天,乔乔和助手拍摄黄苇鹣繁殖的场景,助手蹚过齐腰深的河水,看到一条红点锦蛇迎面游来,“他一个趔趄,连人带摄影机都翻倒在河底,幸亏水性好才逃过一劫”。今年5月,在黄河山西段,乔乔想拍摄生活在峭壁的苍鹭,但别说架三脚架,“悬崖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乔乔只得把安全索缠在自己身上,下降到峭壁一块突起的石头上,“那时候根本顾不上害怕,现在倒是挺后怕的。”乔乔笑着说。
■对话
京华时报:你为什么开始关注黄河?
乔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生活着数以万计的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等野生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湿地生物物种基因库。然而,黄河流域污染加剧,从源头到入海口,没有不被污染的,致使大批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我要把这些记录下来。
京华时报:拍摄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乔乔:污染!越往下游,人群越多,化工厂越多,污染越严重。我常常在想:黄河还是不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果是,那黄河怎么养育了这么多污染她的不孝子孙?!如果人类还是这样自私只顾自己,黄河真的就毁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