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近日,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易可君教授向省委“三问”活动办公室提交建议,要把新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放在生物质能的开发上,要减少对火电、水电的依赖,增加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
据测算,湖南在十二五期间用煤缺口在4500万—5000万吨煤。而湖南能源供求矛盾又是结构性的,从一次性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煤炭占66%,水电占17%,而且受季节性影响很大,成品油占12%,天然气占1%,其他占4%。从湖南本省能源资源供给结构来看则是缺煤、少电、油气零资源,这就形成了巨大的能源结构性矛盾。数据显示,湖南能源消耗量中,自产量为52%,对外依存度为48%。
从去年9月份开始,长期关注我省能源问题的易可君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研。调研中他发现,湖南拥有丰富的秸秆、树枝、木屑、谷壳、酒糟、药渣等生物质资源,可这些资源大多被丢弃,或是被一烧了之。
“这非常可惜,”易可君说,湖南一年可用来发电的生物质资源高达60082万吨,生物质能开发潜能达19633万吨标准煤,大致相当于2010年湖南煤耗量的2.3倍。可发电5773亿度,是2010年湖南年发电量的4.8倍。再加上湖南的水电已经没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又没有风能的优势,太阳能成本过高,核电的前景也不确定,所以最该引起重视的就是生物质能。
同时,他建议,要动用一切政策资源,争取更多份额的长江三峡水电入湘,要争取把目前20%的入湘份额提升到25%。“这恐怕是近期缓解湖南电荒最有效、成本最合算的方案。”
易可君认为,湖南现阶段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2%。所以,除了抓节能降耗,还要有其他两手促产业结构轻型化。
记者李柯夫 实习生彭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