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丹
电荒、油荒、煤荒……今年来,全国各地频频曝出的能源短缺现象,似乎已成蔓延之势。日前,我省公布了全国首份省级能源发展报告——《2010年浙江省能源发展报告》。
今后五年,我省的能源生产供应状况如何?作为资源小省,浙江将如何破解能源短缺的难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陈智伟。
记者:全国各地都出现能源短缺的现象,我省今年也被指遭遇七年来最严重的“电荒”。我省目前的能源生产供应状况如何?
陈智伟:浙江是资源小省,能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但“能源荒”的说法并不准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能源保障供应、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以年均7%的能源增长支撑了年均11.8%的经济增长,能源发展各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我省能源供需虽然趋紧,但总体保持平稳。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下,我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全省供用电保障能力。电力方面,1至8月,全省统调电厂发电量为14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电厂出力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争取国家同意将秦山二期扩建2×66万千瓦机组容量留浙使用,增加天然气发电,建成嘉兴电厂三期、绍兴滨海电厂合计130万千瓦机组,积极争取外购电力,优化华东和省内电网、气网调度等方式,缓解了我省电力供应紧缺局面。天然气方面,1至8月我省累计购进管道天然气2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统调燃气电厂平均发电2374小时,同比增加1024小时。煤炭、成品油需求旺盛、供应平稳。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如何?
陈智伟:“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省内能源项目建设的推进和能源合作的深化,我省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但能源供应受资源分布、国际政治、经济、气候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明显,获取能源资源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能源项目建设也非一蹴而就。因此,未来我省能源供应体系仍将面临重大挑战,能源保障任务艰巨,要未雨绸缪地做好能源管理工作。
记者:如何保证能源供需稳定?
陈智伟:一方面,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各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保供系统。“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成一批大型电力项目,今年重点电源项目计划投资233.9亿元,电网100亿元。到2015年,全省供电能力将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比2010年底净增近3000万千瓦;到“十二五”末,通过重点供煤渠道、深化能源合作和国际煤炭供应渠道的多重保障,我省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1.7亿吨左右;石油及其制品供给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天然气利用水平将达到160亿至18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省级主干网也基本建成。气源量的增加将有效支撑燃气电厂发电顶峰作用的发挥,缓解我省用电紧张格局。根据《浙江省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抢建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前,将有800万千瓦左右热电联产机组投产。
另一方面,要加强能源需求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家部署,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问题,能源供需将由过去的“以粗放的能源供给满足增长过快需求”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模式。可以预见,未来我省能源供需模式的转变对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将进一步增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