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在太空已经遨游了一天,在轨道上跑了10多圈。这期间,它已经转换了两次“身姿”,成功变轨两次。
“天宫一号”每变轨一次就要消耗一次能量,这些能量都装在动力能源舱里。和之前的“神舟系列”不同的是,“天宫一号”装“燃料”用的设备是可以拉伸、收缩,还可以反复加注重复使用的“魔力盒”。而负责打造这个“魔力盒”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南京晨光集团公司,为了研制这个“魔力盒”,专家们花费了10年工夫。
□通讯员 李国宝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安莹
手风琴式的设计:
能屈能伸,燃料可反复加注
这个“魔力盒”的专业名字叫大型燃料贮箱膜盒,它是为“天宫一号”工作提供动力的空间推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专家说,天宫一号进行变轨、和“神八”对接时候需要消耗很大的动力,而且,“天宫一号”工作运行时间很长,需要持续不断的运行动力做保障,这就需要非常庞大的燃料供应,这些燃料就装在贮箱膜盒里。
大型液体燃料贮箱是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而膜盒是该贮箱的核心部件,属国内首创,国际上也仅有少数国家掌握此项技术。南京晨光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施云鹏说,此前我国的运载火箭都有类似技术,但不论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都是一次性的,而“天宫一号”的贮箱膜盒实现了可反复加注、重复使用的目标,这项技术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运行的飞船变为长期在太空运行的“工作站”。也就是说,当空间站贮箱膜盒的燃料排放到一定程度需要补充时,由地面发射货运飞船,将燃料带入太空,在与空间站对接后,实施膜盒燃料的加注,如此反复,达到空间站长期在太空运行的目的。当然,燃料的排放极其缓慢,一次加注后,它能使用很长时间。
“贮箱膜盒的外表结构像手风琴的风箱,只不过手风琴风箱是长方形连接,而贮箱膜盒是圆形膜片连接。”为什么外观要设计成手风琴一样呢?施云鹏说,首先燃料动力能源舱和燃料之间如果有空隙,就会晃动,影响“天宫一号”在太空的飞行,手风琴式的设计使得膜盒的容积随燃料的排放和加注而压缩变小、伸展变大,并且没有空隙。
超强耐腐蚀性:
剧毒燃料贮存多年不会起变化
施云鹏介绍,膜盒的容量很大,燃料的利用率很高,它在耐腐蚀性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神舟系列发射,燃料都是现发射现加注;但‘天宫一号’不一样,要在太空遨游两年,要保证在燃料膜盒里存放两年完好无损,自然对膜盒的耐腐蚀性提出了挑战。”
据介绍,“天宫一号”随身携带的燃烧剂是偏二甲肼,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它的特点是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但腐蚀性强,有剧毒。对此,施云鹏拍着胸脯保证:经过数年的研究,燃料存放在膜盒里数年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很安全。
十年磨一剑:
攻克三大技术难题
别看膜盒要装很多的燃料,而且还能拉伸收缩,但膜盒很薄,只有几张纸厚。“焊接的时候,很容易破洞,有缝隙……”施云鹏说,贮箱膜盒的这项技术仅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中国在此前是空白,“有点像蒙起眼睛走路,一路过来很艰难。”
施云鹏说,研发膜盒一共20多个核心人员,从2001年至今,10年来他们解决了三个大难题。首先,用几张纸厚的钢板加工出大直径的环形膜片,并且要保证精度要求,难度很大;其次,加工所用工艺装备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设计制造工装的难度很大;第三,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如何保证焊接工艺的稳定性。经过科研团队和全集团的努力,最终这些难题都被一一攻破。
“有的时候,感觉没办法进行下去了,但大家没有放弃,终于研发成功了。看着‘天宫一号’在天上运转良好,我们真的很开心。”施云鹏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