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第41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从油品质量谈开去——国四排放标准顺利推进对策”。
汽车尾气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从1999年实施国Ⅰ标准到当前全国已经开始分阶段推进国Ⅳ标准,部分重点区域和城市已经计划提前实施国Ⅴ标准,机动车单车排放控制标准的不断加严,大大推进了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的进程。但是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影响尾气排放标准顺利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油品质量。我国从贯彻国Ⅱ排放标准以来,一直面临燃油品质与排放标准不匹配的问题。国Ⅲ标准是2007年实施的,但是中石化、中石油在2009年底2010年初刚刚保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油品达到国Ⅲ标准。而环境保护部顺延国Ⅳ标准,也是主要考虑到车用柴油标准还未确定、国Ⅳ标准车用油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求等因素。
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项目围绕这一问题举办了本期论坛,为机动车排放标准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NGO和各界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增进媒体、NGO和公众对油品质量问题的了解,从而积极探索解决和应对机动车排放标准宣贯实施的合理化措施,积极影响政府决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做了题为《机动车船用油品环境管理状况和进展》的报告,介绍了车用燃料国家标准实施(实际供油)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燃料和排放标准配套程度、制定机制、表决机制、过渡期方案等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大气法修订;制定实施“机动车船用油品和添加剂环境管理规定”;开展机动车船用燃料环境标志管理;开展机动车船用燃料抽查并发布公告等。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董事会主席,“2010年外国专家友谊奖”获得者Michael Walsh做了题为《清洁燃料在中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报告,他指出油品质量已经成为影响机动车减排步伐的关键因素,而机动车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更加有效的方案和措施的话,这个影响会进一步加深。现在汽柴油都有相应的清洁技术可以保证机动车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但是这些技术都需要清洁的低硫的燃油来保证。他介绍,为了保证有相应的时间给油品过渡,在美国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的前六个月就要实施相应的油品质量的标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在报告《国四汽油标准实施及探讨》中建议,理顺价格机制;加强监督监管,打破地方保护,尽快淘汰小炼油;尽量在能够连起来的大片区域进行环保升级,避免运销能力重复性的投资。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做了《车用汽柴油与环保》的报告,指出对于标准实施时间规定要特别细致,仔细推敲,合理制订实施,他提出新车排放和燃料标准“绝对强制”的实施原则。他建议建立标准实施的协调机制:制订发布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测量方法;制订发布与排放标准相适应燃料标准;协调机动车设计生产制造、石化生产和储运供应等相关方面研究确定全国实施时间;完善相关法律(违法处罚)和政策(鼓励)的制订与监管;必要的调整。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徐楠担纲论坛主持人。
分别来自不同部门的嘉宾们,在主题演讲后进行了热烈对话。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表示:在油品质量升级的问题上,中国石化行业的技术是完全有保证的,三分之二的制约因素来自价格机制,同时强调:石化行业并非要求以价格的显著上涨上升为油品升级的先决条件,而是希望少量的、合理的价格差异能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一步促进油品消费的升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强调了从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环节加强管理、确保国标落实的必要性。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多次强调各方需要加强磋商,共同确保油品质量提升,为环境和公共健康负责。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微博),中国经济时报(微博),中国经济导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中国化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汽车纵横,北京电视台,北京交通台等四十家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