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河流污染
南都讯 本报的跨界河流污染调查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广东省环保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广东治污多年,取得很多成就,但问题也总是不断涌现。为何跨界河流污染如此难治?据南都记者调查,探索上下游环保补偿机制或可尝试。此外,要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强有力的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
广东省人大代表黄秋生说,“屡治不清”,第一是发展大于一切的思维导致新增污染企业和人口的排污量远超治污的削减量;第二是协调治污力度不够,各干各的。
治污多年后,跨界河治理成效仍难以令人满意。据记者调查,主要是上下游的治理不同步。要打破跨界河流治污僵局,破除行政壁垒、调动上下游联合治污的积极性,势在必然。目前,在国内环保界屡屡提及的“探索上下游环保补偿机制”,也似乎是一个好办法。
但也有人表示,实际操作应该很难。如何确定下游对上游的补偿方式、计算标准?在目前的行政运作下,下游城市向上游城市拨款治污,少有前例,阻力或很大。即便前两者都没问题,下游如何监督上游治污效果,也是一个难题。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由于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针对各重点流域都制定了具体的综合污染指数的目标。该负责人表示,问题总是解决的同时又不断地出现,所以广东制定了远、中、近期三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一个目标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他表示,河流污染不但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参与。
统筹:唐波 靳格
采写:南都记者 唐波 严铧 朱利辉 陈海燕 等
整合:陈实
惠州、佛山地区读者详见AⅡ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