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青莎阙爱民通讯员杜福建陈 涛)机器轰鸣,货车穿梭。4月28日,记者在桐柏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看到一派火热的生产和旺销景象。“目前,我公司顺利通过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注册考核,成为我省首家获得卫生注册的小苏打生产企业。”总经理孔涛兴奋地告诉记者。
桐柏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矿,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博源新型化工正是为了“吃干榨净”制碱企业的工业“废物”而建立。它紧邻年产天然碱百万吨、产值20亿元的中源化学有限公司,以其产生的“三废”为原料,采用“碳化”工艺生产小苏打、“倍半碱”工艺生产纯碱。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用生石灰,没有苛化泥外排,而且产生的固体废物成了企业的副产品,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0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韩国、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
博源新型化工的诞生和发展,是桐柏县绿色化工产业群快速“膨胀”的一个缩影。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桐柏县委书记杨忠、县长莫中厚告诉记者,桐柏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环境保护对自身和下游的发展至关重要。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把建设“工业强县”与实施“生态立县”有机结合,大力培育绿色化工产业,既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又锁住了淮河第一污染源。
发展绿色化工,严把项目审批是首要任务。该县要求所有入驻碱硝化工专业园区的项目,必须过规划、环保、安全三道关,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地方标准”,先后拒绝了10余家投资数千万元至上亿元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
为了碱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桐柏围绕碱硝产业的中下游产品做文章,着力构建4个循环利用产业链:把制碱母液加工成粗碱,制碱废气回收生产小苏打,制碱电厂产生的废渣用于生产免烧砖、水泥等,制碱废水经冷却洗涤碱尘后回注碱井再开采。这种循环生产模式,使“三废”全部变成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催生出博源化工、明星化工、安达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天然碱产业开发的集聚效应,已成为我国制碱行业“绿色化工”的示范基地。
目前,桐柏碱硝年产量达到300余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今年前两个月,该县碱硝化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56%,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在绿色化工产业的支撑下,红色革命老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