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一位火化工的纠结人生

    一位火化工的纠结人生

    来源: 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1-04-06 访问:

      

    一位火化工的纠结人生

      2011年中国《殡葬绿皮书》透露,一项针对全国14家殡仪馆的调查显示,超九成工作人员表示有心理压力。

      51.3%的殡仪馆职工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

      “你好”、“再见”、“欢迎再来”,这样的礼貌用语他们从来不说。

      微笑、握手,这样的表情与动作,他们也很少去做。

      这一切都缘于他们的特殊工作———火化工人。

      对于这份工作,他们不愿提及,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是在十几岁后才知道的。

      对于这份工作,他们也曾感到难受,因为在世俗的眼光里,他们工作的地方是“晦气”的代名词。

      然而,在经历了恐惧、郁闷之后,他们更加明白———

      没有谁比我们更了解活着的意义……

      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意义是同等的……

      上班第一天就后悔了

      “害怕,汗毛都竖起来了”

      4月4日13时30分许,于洪区殡仪馆,火化工人、沈阳市劳模老王正在清理火化炉。

      老王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白手套,黑色皮鞋,“这是我们的工作服,每天穿成这样是不舒服,但这是对逝者的尊重。”

      老王今年54岁,是殡仪馆负责火化的工人,除了有事必须请假外,全年没有休息日。

      问起为什么选择这个工作,老王回答得很直白,“当时家里穷。”

      “我爸也是火化工人,但他做这行我是挺大了才知道的,我也是到我儿子10多岁才告诉他的。”老王说。

      刚到殡仪馆时,老王做的是木工,那时他和媳妇儿还在处对象。“我岳母可反对了,后来为了挣得多点儿,我就申请到一线,结果上班第一天就后悔了。害怕啊,进了工作室我头皮发麻,汗毛都竖起来了,总感觉有人盯着我……”说起这段,老王笑了起来。

      21年“送走”万余人

      “没亲手火化过亲朋”

      老王说:“过去压力老大了,在老家的时候我媳妇儿从来不肯说我是干什么的,人家问只说挣工资的。”

      在村里走,他经常能听到有人背后议论他,“这人是炼死人的……”

      1993年一次朋友聚会,老王高兴地去了,结果到了饭店,没一个人愿意坐在他身边,“那顿饭吃的我这个难受啊。”

      老王这种郁闷的状态直到遇见一件事。“九十年代初,尸体火化前没有纸棺。一天上午我火化了一位90多岁的老人,看着特别安详,家人说老人活得很健康。之后又火化了一个人,比我小7岁,是喝完酒得了脑出血的。”老王说,那个上午后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了,没有谁比我们更了解活着的意义……”

      到殡仪馆工作31年了,做火化工人21年。他给了记者一个数字,21年来他至少“送走”了一万多人。

      “30多年,很多亲朋都过世了,我从没亲手火化过,这对我太残忍了。”殡仪馆有10位火化工人,最大的59岁,最小的不到30岁,不亲手火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是他们之间的默契。

      不会说“你好”、“再见”

      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近年来,殡葬行业备受关注,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深圳一殡仪馆火化工的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像老王这样的工人一个月收入怎样?

      “这是一个特殊行业,但收入并没有那么高。”老王说,他属于殡仪馆内有编制的工人,也就是正式工人,一个月工资不到3000元。

      “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我能想明白,其实生命的开始和结束的意义是同等的,我做这有啥丢人的啊。”虽然心里坦然,但老王和同事们也承认,在世俗的眼光里,他们工作的地方是“晦气”的代名词。所以有的工作人员会“知趣地”隐藏起自己的身份,甚至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一位工作十多年的工人说,他和同事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爱笑,不会主动与人握手,更不会说“你好”、“再见”、“欢迎再来”等话语,这些习惯在工作中都是没有礼貌的,因为这容易让人家产生误解。

      老王说,这些年他习惯了,每天下午2点下班,3点半去买菜,4点半接孙女。当记者问什么时间把职业告诉孙女时,老王一直摇头,“等她长大自己慢慢了解吧。”

      本报记者 崔扶尧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环保部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环境辐射水平(图)
    下一篇:上汽将携多款新能源车型出击上海车展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