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骏
本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分布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危化品经营单位虽在逐步进入工业园区,但到2012年,还会有至少150多家危险性较大的生产企业散布在园区外。这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企业,可能会给城市公共安全造成隐患。近日,市政协进行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专题调研,市政协委员对加强本市危化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安全监管提出了多项建议。
据介绍,上海对危化品管理严格,尤其是去年世博安全管理措施取得创新突破。政协委员指出,本市危化品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准入门槛过低,危化品经营环节风险控防能力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记录不齐全,擅自变更经营场所、许可证过期失效仍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对经营、购买剧毒、特定种类、易制毒化学品等重点危化品管控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和操作依据。随着本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往返大陆和崇明三岛间的危险品运输业务量激增,但目前市区一侧尚无专门的危险品装卸码头,只能在夜间利用客运码头运输;对过境危险品、渡江危险品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大量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危化品堆场存在管理盲点。
“尽快对现有危化品管理法规及相关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建立起相应的监管制度体系。”委员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堵塞在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存在的漏洞,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能力、装备和手段;加快调整完善危化品企业规划布局,强力推动化工企业进园区;提高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可操作性,避免政出多门、相互矛盾。
委员们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危化品从业准入门槛,解决目前本市化工小企业安全隐患大、监管难的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一时难以调整,建议增设一些技术性、环保性壁垒以解决市场规范管理难题。
危化品运输环节的监管不容忽视。委员们建议,对相关运输车辆的配置标准、安全附件安装、驾驶员素质等要提出更高要求,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危化品运输车辆GPS定位监测系统,建立外省市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上海备案制度。同时,要尽快理顺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应对危化品事故领导指挥体系,公安、安监、消防、质监、民防、环保等职能部门应有明确梯次分工。处置有技术难度的灾种,应充分依靠具有专业装备、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力量,注重专业队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