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响水县政府通报,响水爆炸传言引发恐慌奔逃事件,已有2人被刑拘,另有2人被行政拘留。其他几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仍在审查和侦查之中。
传言无疑是引发此次大规模奔逃事件的直接动因,但多年来隐藏在响水县陈家港镇居民心中对当地环境的担忧,才是事件更深刻的原因。
万人“大逃亡”
2月10日凌晨,化工厂密集的陈家港镇居民之中迅速流传着一个消息,称陈家港化工园区一家化工厂要发生爆炸。恐慌之下,周围村镇万余人冒雪连夜奔逃。
响水县位于盐城、连云港交界处,事发地陈家港镇东临大海,故所有人都往西边——即响水县城方向奔逃。沿途各种汽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电瓶车搅在一起,十分拥堵。其间,一辆载有十余人的农用车在奔逃过程中不慎翻入河中,导致4人死亡、3人受伤。
有人在网上发帖描述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称“简直就是2012的逃亡现实版”。
响水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周厚良表示,当日加入奔逃大军的人涉及陈家港等4个乡镇的30多个行政村,超过1万人。
“都往响水县城方向跑,马路都堵死了。”家住响水县城的张师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当夜场景颇为“壮观”。
天亮之后,随着各种澄清消息的传播,人们逐渐稳定下来,原来虚惊一场。
事后,响水县委将事件定性为“纯属谣言引发的一起恐慌事件”,并称,公安机关正在调查造谣惑众者。
响水县常务副县长许德智事后对媒体表示,经调查,这是一起“谣言引发的恐慌”,警方已经锁定的嫌疑人中,有一名是当地工人。据初步判断,此次事件系这名工人看到化工园区一家企业在排放气体,误以为是发生泄漏,随后打电话给其朋友说“有泄漏赶快逃”,最后一步一步扩散,并逐步误传为“化工厂要爆炸”,最终引起一场大规模奔逃事件,但也不排除是有人故意为之。
此前当地居民对媒体表示,事发当晚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这也是促使许多人奔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许德智所说的“排放气体”具体是何种气体、是否会造成污染,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未能从响水方面获得答案。
身边的“定时炸弹”
江苏省拥有的海岸线长达953.9公里,而从盐城到连云港的苏北海岸线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在这条海岸线上,矗立着6座以上的沿海化工园区。
“近年来浙江、苏南一带大批化工厂转移到苏北,很多都集中在响水、滨海等地。”上海一家化工物流企业老总告诉本报记者。
此次事发地陈家港化工园是江苏省级化工园,2002年投入使用,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设有化工生产区、生活服务区、污水处理区、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四大功能区。园区内分布40多个化工厂,主要从事医药、农药、生物化工制品、石油化工等。
村民们的恐慌,不仅来自化工厂区刺鼻的气味,更来自近几年园区发生的两起事故。
2007年11月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重氮盐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
2010年11月23日,引发此次谣言的主角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曾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
新华社引述附近村民的描述称:“一听说化工厂要爆炸,不管是不是谣言,先跑再说,保命要紧,而且大家确确实实闻到了刺鼻味道。”
很多村民对新华社记者说,化工园区就像身边的一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整天心悬在半空中。
尽管号称“生态化工园区”,但曾有媒体就以图片报道的方式也指出,响水的这一化工园区曾直接向周边的灌河里排放化工污水,被污染的河面上都形成了一条“黑龙”。此外,该化工园区裕廊码头附近,隐藏在草丛里的排污口也向灌河里排放过污水。
“以前河里鱼虾都能吃的,你看现在哪里还有鱼虾了?”响水当地一位居民向本报记者说道。
不仅仅是响水一地,江苏省其他部分化工园区的污染问题也受人关注。
在江苏淮安季桥镇的楚州化工集中区,央视去年11月29日播出的《焦点访谈》称,那里白天与夜晚完全是两番场景:一到晚上,工厂“亮”了起来,一家名为开源化工厂的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央视记者表示,当地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报告则显示,连云港临港产业区企业也曾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进黄海海滩,造成当地渔民养殖的贝类海产几乎全部绝收。
作者 王培霖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