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出版,全国31个省区市中——
环保能力北京综合排第五
《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出版 全国31个省区市拼“环保能力”——
综合环境竞争力 北京排第五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 《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对比和分析。
报告指出,北京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在31个省区市中,综合排名第五位。
除了综合排名以外,报告还包括各分项排名,其中,二级分项包括了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共5方面的竞争力。
北京的生态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排名第三,这与北京在生态方面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相反,北京的环境协调竞争力排第25名,在全国处于下游区。
竞争力·
全国榜单
山东居榜首 北京排第五
报告指出,全国31个省区市中,环境竞争力排名第一的为山东,其次是广东和江苏。排在最末位的是宁夏。
报告还将环境竞争力排名分为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北京位列上游区,排在第五位。
从具体的排名来看,东部的环境竞争力较高,西部偏弱。
专家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环保力度
专家分析指出,环境竞争力较高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突出反映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比较高。
环境竞争力较低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比较低,经济基础和实力比较弱,在环境投入、环境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大对环境的投入与保护,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不断提升环境竞争力。
竞争力·
北京落点
生态环境竞争力北京进前三
报告指出,北京的生态环境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三,在全国处于上游区。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9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9,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记者了解到,从2011 年开始,北京还将结合首都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全面美化市容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完善设施环境等。
报告指出,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北京市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分2.4分,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资源环境包括了水环境、土地环境、大气环境等。
此前,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国内绿色经济指数显示,31个省区市中,资源环境效率最高的是北京,每立方米水气创造的GDP为4.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6倍。
另外一组数据也显示,2009年,北京市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远郊区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明显下降,再生资源回收量逐年提高。
专家分析
重视程度成为助推力
专家表示,随着北京人口的增长,产业的不断扩张,对环境肯定造成很大的压力。
而从具体的排名来看,北京的多项指标仍在前列,这些都得益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整治力度。
在绿化方面,记者了解到,如今北京的郊区90%以上的宜林荒山已经披绿,城镇绿地总面积超过6万公顷,相当于212个颐和园,全市的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2.6%和36.7%。
专家还表示,北京属于大都市小郊区,水土资源不足,不仅仅需要北京本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周边城市的供给,比如张家口地处北京上风上水区,是北京地上水资源的主要汇集地。
地处北京上风上水区的承德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做好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
环境协调竞争力仍“瘸腿”
与其他竞争力相比,北京的环境协调竞争力在全国排名中处于劣势地位。
报告指出,近年来,北京环境协调竞争力呈波动下降趋势,由较高水平转向中等水平,失去了全国领先地位。这一项北京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下游区,排第25名。
环境协调主要涉及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两个方面。
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反映了一个区域在人口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程度,是环境协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主要是指在保障必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采用污染少、与环境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平衡。
专家分析
京津冀须合作协调环境
专家表示,环境协调与人口挂上了钩。就在春节之前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关于北京人口控制的问题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人口的快速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问题,也包含了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噪声、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接近2000万,远远超过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设定的到2020年达到1800万人口的标准。
正因如此,北京环境协调竞争力处于劣势这一问题势必要尽早解决。
专家指出,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污染问题等负效应。这与追求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关系很大,对环境造成了高强度污染。
因此,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北京正处于效益外溢转型的阶段,城市继续向外扩张,这就需要和周边密切合作。这样一来,可实现优势互补,京津冀三地需要形成一脉相承的产业链,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样就能够在未来发展中互惠共赢。不仅经济上去了,更能够有效地协调好环境。
全国31个省区市环境竞争力排名
上游区
1.山东省2.广东省3.江苏省4.浙江省5.北京市6.河北省8.四川省7.福建省9.河南省10.云南省
中游区
11.黑龙江省
12.上海市
13.安徽省
14.辽宁省
16.江西省15.天津市
18.湖北省17.陕西省
20.吉林省19.内蒙古自治区
下游区
21.海南省
22.山西省23.西藏自治区
24.重庆市
25.甘肃省
26.贵州省
27.湖南省
28.青海省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0.广西壮族自治区
31.宁夏回族自治区
专家支持
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主编李建平教授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主编李闽榕博士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牛凤瑞
北京市各分项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生态环境竞争力 第3名 资源环境竞争力 第9名环境管理竞争力 第16名 环境影响竞争力 第1名环境协调竞争力 第25名
本版文/记者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