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 于杨 报道昨日,新快报记者随“青年记者绿道行”活动组来到深圳,在这座开放、民主、创意的城市,绿道串起满城的繁华与拍岸的涛声,交织出深圳独特的风景。在绿道建设过程中,特区深圳处处体现着它的民主之风,并扎实地走在环保低碳队伍的前列。
副市长想出变废为宝点子
“我是1996年出生在深圳,历经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光荣退役了。虽然我这些年来去过世界上好多国家,但是还是觉得家乡最好,现在留下来在绿道的建设中发挥余热。要知道以前,我的兄弟们退役后不是漂流在海外,就是被当成废铁处理。现在可好了,经过改造的我焕然一新,不仅继续为大家服务,而且还帮国家节省了不少钢材,为低碳环保出了一把力呢!”在深圳大运公园里,绿道驿站上的一段“集装箱自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深圳绿道沿线的服务站点均是利用废旧集装箱拼装组合而成。每个驿站里都有环保洗手间和供市民休息的“废旧集装箱”休息亭。深圳港作为全球吞吐量第四大港,集装箱俨然是深圳“特产”之一。而“集装箱自述”的创意者,就是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他倡议,在绿道建设中循环使用废旧集装箱,体现绿色经济、低碳环保的主题。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深圳的“集装箱驿站”节约了成本,造价非常低。通常,三五个集装箱就能组建成一个驿站。大小不一的集装箱分别被改为厕所、办公室、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外表大多被涂成绿色,有的还穿上了“迷彩装”,甚是惹眼。此外,驿站中还大量采用了太阳能屋顶电池、风光互补发电路灯、旧枕木旧轮胎做的路牌标志等节能环保产品,无处不体现着“低碳绿色风”。
绿道网建设问计于民
在深圳梅林坳至长岭陂原二线关巡逻路,蜿蜒而上的爬藤植物优哉游哉地攀附在铁丝网上,掩映着铁丝网的斑驳锈迹,仿佛静静地诉说着深圳的历史。原二线关的名字叫深圳特区管理线,“出生”于1982年。随着深圳扩大特区范围,它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依然作为一道风景线留了下来,向后来人讲述那段独特的历史。
如今,这条石板路已成为深圳绿道网示范段的一部分。但是在规划入绿道网之前,是否要把石板路改铺沥青,引起了深圳市民的广泛关注。面对一时四起的反对声,最终深圳市政府尊重民意,在试验200米后停止了铺沥青的改造,不仅保留了石板,还将建设特区二线历史博物馆,让绿道成为深圳人的心灵之路,记忆之路。
“不但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在绿道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上,政府亦将用心倾听民声,鼓励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开展绿道管理运营咨询、建议、监督等活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参与绿道的管理运营,探索绿道运营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