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保护环境的愿望化为现实?
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但拯救环境不仅需要美好的愿望,更需要我们点点滴滴的行动。
●《京都议定书》能走多远?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分歧,地区之间的利益拉扯……当下,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力。
■编者按
今年,这个地球并不平静。人类在经历极端天气、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并尝试寻找减缓气候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
2010年,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低调落幕,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圆满结束,这两次大会取得了哪些成果?对可持续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011年,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能否达成一致?《京都议定书》命运将走向何方?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
新旧交替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10,展望2011。
天灾还是人祸?
自然灾害研究人员认为,仅仅把2010年视为又一个天气恶劣的年份是个错误,天灾往往因人祸而加剧。
大火“烤”验俄罗斯,“红”流肆虐匈牙利,地震火山频发,热浪侵袭全球……2010年,灾难的脚步,似乎没有停止过。
在俄罗斯,森林大火使得西伯利亚都受到影响。高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可能使俄罗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减少。
在匈牙利,西南部一座铝工厂的有毒废水从贮存水塘决堤外泄,红色的毒水流入河流和村庄,造成多人死伤,并威胁到了多瑙河沿岸多国。
在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给墨西哥湾造成了巨大灾难。浮油污染对沿岸经济、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漏洞”则远非金钱所能弥补。
2010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2010年全球气候状况,称2010年很有可能是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10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另外两个最热年份——1998年和2005年。
除此以外,美媒体称,2010年的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造成至少25万人丧生,是10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瑞士再保险公司11月估计,今年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约为2220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公司还估计海地地震致死约22.2万人,并据此估计全球今年共有近26万人在灾难中丧生。
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克雷格·富盖特说:“自然灾害就好像是一个接一个,一拨接一拨。”
频频发生的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自然灾害研究人员认为,仅仅把2010年视为又一个天气恶劣的年份是个错误,天灾往往因人祸而加剧。
以俄罗斯森林大火为例,据当地专家和媒体分析,此次发生大范围森林火灾的原因较之以往复杂得多,高温干旱是原因之一。正是今年入夏以来连续不断的高温干旱天气点燃了暗火,火苗快速达到林边的村庄和穿过森林的公路两旁。
而充斥着2010年的过多极端天气又是人类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迹象。
2010年,俄罗斯温度一度逼近40oC,创造了该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而据气候学家估算,假如地球没有变暖,这样的热浪每10万年才会出现一次。
因此,不少自然灾害问题专家指出,虽然很多自然灾难都有其偶然性,但正是人类的双手造就了死亡人数如此众多、损失如此惨重、情况如此极端的一年。
瑞士再保险有限公司负责灾难险的副总裁安德烈亚斯·施拉夫特更肯定了这一说法。他认为,地震和火山爆发等来自地球的灾难“并没有多大变化”,“所有变化都是人为的”。
从目标到行动还有多远?
取得的成果要归功于参会者的努力工作、各方的妥协意愿和对我们星球未来的关注。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将推动我们建立起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万物携手步入未来的目标。
灾难考验着人类,人类也在考验中学着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0年,9种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禁用,全球禁汞限汞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未来10年新能源发展战略出台,亚马逊森林砍伐率降低目标提前完成……这些行动显示了人类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
除此以外,2010年对可持续发展意义最为重大的成果来自两次国际盛会——在墨西哥举行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
历经近两周的谈判和最后一天的数次延期,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不负众望,达成了多方期待的“一揽子方案”——《坎昆协议》。这一折中、平衡与灵活的“均衡成果”被认为是在重建未来气候谈判的信心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相比之下,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取得的成果更为突出。
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共取得了3项引人关注的成果,包括:一份新协议——《名古屋议定书》,这是各方关于遗传资源的使用和惠益分享达成的国际协议;一个新的10年计划——“爱知目标”(大会在日本名古屋爱知县举办),将用来引导国际和国内力量采取行动,达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目标,以拯救生物多样性;一个资源调动战略,以便于大幅度提高官方援助水平,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历史会记得,正是在这里,一个万物和谐相处的新纪元诞生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艾哈迈德·朱格拉夫说。大会主席、日本环境大臣松本龙认为:“大会能够取得这些成果,要归功于参会者的努力工作、各方的妥协意愿和对我们星球未来的关注。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将推动我们建立起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万物携手步入未来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如何延续?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下去?2011年,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关头。而明年在南非德班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副重担。
2011,到了决定《京都议定书》命运的关键时刻。
2012年年底,第一承诺期到期,解决第二承诺期的问题日益紧迫的摆在了人们面前。
尽管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达成了协议。关于第二承诺期,各方同意《京都议定书》工作小组应“尽早”完成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工作,以“确保在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之间不出现空当”。
但是,关于“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决议采用了较为模糊的措辞:《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应“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这一说法虽然认可存在第二承诺期,但并未给出落实第二承诺期的时间表。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下去?2011年,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关头。而明年在南非德班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副重担。
在南非环境部日前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环境部部长埃德娜·莫莱瓦对刚刚结束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进行了评估,并对明年将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做了展望。
莫莱瓦积极评价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成果。她认为,《坎昆协议》保留了继续通过“双轨制”谈判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可能。
一方面,发达国家同意继续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展开谈判;另一方面,所有国家都同意列出各自的承诺和行动,以及对未来多边气候变化体制主要构成要素的主张。因此,通过反映国际社会严肃紧迫地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政治意愿,坎昆大会重新恢复了多边机制的活力。
但是,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就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达成协议,也没有解决要达成全面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所面临的政治难题。在许多方面,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并没有对下一次谈判完全铺平道路。因此,南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使《坎昆协议》得以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同时推动大会在解决难题方面取得进展。
而要推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最终实现,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分歧。
美国在退出《京都议定书》后,仅承诺到2020年比1999年减排3%~4%。美国不仅拒绝提高本国减排目标、置身于《京都议定书》之外,而且大肆指责其他大国做得太少,这对关键问题达成协议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此外,在外界之前普遍认为能够取得成果的气候援助资金问题上,也遭遇了来自美国的阻挠。美国对援助技术转让问题持较大保留,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更大了。
日本在2010年气候谈判开始的第二天就宣布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进程,也给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投下了阴影。
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基础四国”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首先协调了立场,表示“基础四国”非常希望坎昆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
但是,这需要建立在3个原则基础之上:首先,坎昆会议必须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协议;其次,要加快发放快速启动资金;第三,会议要在技术转让方面达成基础协议。
最终,《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具体的量化指标在2010年未能达成。自然而然地,这继续成为了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重大议题。而如何让美国转变态度,以及如何使发达国家达成具体减排目标等都将是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必须面对的难题。
2009年的哥本哈根万众瞩目,2010年的坎昆低调务实。
2011年,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能够拯救地球的,并不是某年某月的一次气候谈判,而是此时此刻的努力。 本版内容由 李源 整理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