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重庆川庆化工厂,从2008年至今,因为排污治理不达标连续收到当地环保部门罚单20多次,累计罚款高达3000余万元。
但是如此巨额的罚单似乎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这家企业依然继续向长江排放不达标污水,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为何这家企业如此我行我素?天价罚款能否最终兑现?现在我们连线前去采访的工人日报记者李国。
主持人:这家企业周边的污染程度严重吗?请为我们描述一下现场的情况。
记者:2月19号,我们一行来到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的重庆川庆化工厂所在地,当时看到的情况就是,我们面前一条小溪穿过沙滩,好像那种浓黑的煤石泼过一样,缓缓的流入长江。然后我们顺着那条小溪往前走,整个河沟全被染成了暗褐色,越往前面走,沥青的味道越浓,整个场景触目惊心。
主持人:听到这儿,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这家企业是什么背景的企业,接到这么多次罚单,面对如巨额的罚款,为什么他们还继续排放不达标污水?
记者:重庆川庆化工厂是一家国有大型的二类化工企业,创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应该客观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家企业还是曾经创造了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家企业就落伍了,由于长期的不重视环境保护,超标排放,在排放的废水中,通过环保部门检测,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0多倍。根据重庆市的环保条例,如果企业拒不改正,一直排污,罚款每天累计,并且上不封顶,所以从2000年以后一直到今年,累计罚款达到了3000多万元,之所以这么重罚还这么继续排污,有企业领导思想上、认识上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没有钱,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增添环保设备的这么一个苦衷,以至于造成这样不停的罚,还继续不停的排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它一是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面对这样的罚单他们也似乎没有能力支付,当地的环保部门有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阻止这家企业继续排污呢?
记者:如果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伸出援手,如此巨额的罚单,川庆化工厂是根本无力支付的。但是尽管如此,重庆环保部门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的,他们说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谁污染长江谁就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环保部门向记者表示,既然开出了罚单,就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白条,所以他们已经向当地法院申请进行强制执行,重庆川庆化工厂总共有20多笔罚单,所以尽管企业有困难,该罚还是照罚。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罚款是手段,治理才是最终的结果,现在这件事情是怎么处理的?
记者:这个川庆化工厂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大概6月份的时候,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和副市长童小平专门就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指示,要求川庆化工厂的上级企业,就是重庆化医集团尽快拿出解决的方案来,现在就是两种,要么进行技术改造能够达到达标排放,但是如果说没有办法达到达标排放,那么就只有彻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