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熊思雨 王韵菁 郑文倩 晨报记者 覃柳洁 徐 哲
【新闻背景】
下周,第三届晨报“东滩论坛”将在上海崇明召开。继去年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后,这次的主题是“公民的力量”。一个个具体、细微、普通的“凡客”及其背后的“低碳智慧”,将成为议论中心。
家住闵行龙柏的上海男士徐先生,出门买小菜,总不忘带上1个环保袋,而非过去的塑料袋,“现在不是流行环保吗?”他说。“晨报·问卷”最新完成的“东滩论坛问卷”显示,占总数97%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付诸行动。在当前各项环保热点中,最受公众关注的则是“气候问题”。
这次调查共涉及“您平时关注环保报道吗”、“哪些环保生活细节已进入您的生活”等8个问题,通过网络、街访,共回收833份样本。受访者区域包括黄浦、静安、杨浦等本市10个中心城区。
环保报道:84%受访者会“关注”
针对目前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各类环保报道,占总数84%受访者会“关注”。“环境问题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是要多看看相关报道。”杜先生说。除了媒体宣传,城市建设中也该多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空间,比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唤醒市民的环保意识。
不过,占总数67%受访者并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黄小姐说,常听人提及,但就是没记住具体的日子。复旦大二学生小李由于参加过环保竞赛,脱口而出:“6月5日,我还知道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针对“你是否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这一问题,分别有41%、39%的受访者选了“比较了解”和“一般”。
马女士说,自己对垃圾分类很了解,也非常赞同,“小区里既然有要求,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对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却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孙先生说,以前家里垃圾会分类,却不晓得怎么处理。现在会把废电池单独扔进专放此物的垃圾筒内。
在回答“不太了解”的受访者中,何先生担忧,垃圾分类是“心有余而技不足”,这个“技”指的是处理技术不过硬。
环保话题:“气候问题”最热门
由于“环保”两字涵盖的话题很多,受访公众最关心哪一项呢?
结果显示,“气候问题”成为首选,被占总数43%的受访者选择。公司职员赵小姐说,近几年自然灾害挺多,而且是全世界范围的。
此外,关于异常气候的新闻报道也很多。“比如周三(15日)明明大雪很冷,气象部门却说没入冬。接下来一周,气温反弹,天气变得越来越奇怪了。”不少受访者说。
排在第二位的是“能源问题”。杨先生说,能源问题不仅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后代。大学生小张说,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在国内的能源形势比较严峻。
紧随其后的是“垃圾分类”。蒋先生说,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对废弃物的排放管理不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选了“动物保护”。刘女士说,我最喜欢动物了,我们真的该好好保护它们。
环保生活:节能灯最常用
此次调查中,针对“哪些环保生活细节已进入您的生活”这一问题,使用节能灯等产品,成为受访公众生活中最常见的“环保细节”。何阿姨家里以前都用普通白炽灯,一个月电费150多元,后来换了节能灯,电费少了近一半。“一水多用”,比如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也是不少受访者提及的环保窍门。高阿姨说,每天用淘米水洗碗筷锅具,不仅干净,还节约水,更重要的是不用怕洗洁精等化学物的残留。
排名第三的是改变出行方式,少开车,多坐公交。想减肥的季小姐,每天上班会选择步行去公交车站乘车,提前一站下车,再步行去公司。
另外,自2008年6月“限塑令”颁布以来,不少受访者养成了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买菜、逛街,卫生又环保。自称“潮人”的李先生说,现在环保袋越做越时尚,不经意间,背环保袋已成了一种潮流。
59%受访者:收拥堵费?出行照旧
□实习生 唐伟杰 赵之豪 晨报记者 潘隽
【新闻背景】
北京本周就新一轮治理交通方案,征求民意。其中提及针对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上海方面则回复媒体,效仿“可能性不大”。
“拥堵费”,能否明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晨报·问卷”调查显示,回答“是”的受访者仅占总数30%。
从这次“百人快调”结果来看,对于征收“拥堵费”这一举措,申城受访公众的态度存在分歧,支持、反对者各占一半。
30%受访者认为,收取“拥堵费”会明显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市民李小姐说,因为这会提高私家车出行成本。
22%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黄先生说,在中国能开得起私家车的人,就不会介意这点费用。张先生也说,这样做只是“治标”,没有从根本上控制私家车的数量。
另有48%的人属“中间派”,相信“拥堵费”会改善交通,但效果一般。
此外,占总数59%受访者说,自己不会因拥堵费而改变原来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