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23日讯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全球暖化受高度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动碳足迹标示制度。台湾“环保署”表示,产品碳标签难立法强制要求,唯有提升民众意识,建立低碳消费习惯,才能推动产品碳足迹标示。
产品碳足迹是计算产品、行为或服务,从原料、制造、运输、使用到废弃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标示在产品上,就是产品碳足迹标示,标示的图样即为碳足迹标签。
台“环保署”管制考核及纠纷处理处副处长郭秀玲表示,减少造成全球暖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有许多方法,例如种树等,其中,从民众每天使用的商品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效益最快、也最直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推动产品碳足迹标示制度。
台“行政院永续发展委员会”2008年订定“1人1天减少1公斤碳足迹”目标后,“环保署”也开始着手推动产品碳足迹,相继完成碳标签甄选、碳足迹计算标准建立、碳足迹标签申请等措施。
郭秀玲指出,台湾今年3月也完成“产品与服务碳足迹计算指引”,提供台湾计算碳足迹准则;等明年国际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统一标准建立后,也会采用国际标准,让碳足迹计算与全球同步。
此外,郭秀玲表示,为让各类产品有比较的基准,“环署”7月完成“碳足迹产品类别规则订定指引”,还提供补助,鼓励企业投入示范计划,藉由示范厂商的实验,协助不同类别产品订定碳足迹计算规则,已有LED省电灯泡、可乐、影印纸等11项产品参与,未来希望有更多不同类型的厂商投入。
郭秀玲说,骑车不戴安全帽易造成交通事故,吸烟易导致肺癌,这些问题都能看到具体损害,因此能立法管制;但二氧化碳排放的后遗症,有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想立法强制厂商配合碳足迹标示并不容易,所以“环署”希望从提升民众意识着手。
她认为,当民众能内化节能减碳概念,建立低碳消费习惯,甚至反过来要求产品须标示碳足迹,以消费者的需求来刺激厂商配合,才是推动碳足迹标示最有效的方法。
她表示,除部分认同环保趋势、善尽社会责任的企业外,大部分厂商都是因为有输出需求,为配合境外对产品碳足迹卷标的要求,而投入碳足迹标示;只有透过民众和通路的要求,才能影响更多的厂商响应碳标签。
郭秀玲说,如同骑车戴安全帽的规定,刚开始大家也很不适应,久而久之就变成习惯;如果碳足迹能让大家注意到走路、洗澡、吃饭等制造多少碳排放,相信对减碳会有大大的帮助。
为推动台湾碳足迹标示制度,郭秀玲表示,未来会培训碳足迹计算的专业人员和教材,协助企业推行产品碳标签;同时透过教育倡导,让民众认识碳标签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并与先进地方签订协议,互相认证碳足迹卷标,以便双方进出口产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