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温家宝会晤卡梅伦中英金融新能源合作潜力大

    温家宝会晤卡梅伦中英金融新能源合作潜力大

    来源: 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1-10 访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在人民大会堂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总理·寄语

      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

      温家宝表示,欢迎英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扩大同中方的合作。希望英方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里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英国应以更大的魄力放宽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限制,这有利于双边贸易实现平衡、持续增长。

      解决赴英国签证难问题

      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英国的投资,这将给两国经贸关系增添新的活力。希望英方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解决中国人员赴英国签证难等问题。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温家宝强调,凡是符合中国产业政策的企业,我们都欢迎。凡是按照中国法律注册经营的企业,都视同中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国的市场环境将会更加透明、规范、便利、充满活力。

      ■首相·回音

      参与英国基础设施建设

      卡梅伦说,英国珍视同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主张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英中经济互补性很强,英方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达到更高水平。英国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英投资,参与英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据新华社电

      ■新闻分析

      卡梅伦开启淘金之旅

      发誓要“更密切地与中国打交道”,把“敲响贸易之鼓”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卡梅伦带来了浩浩荡荡的商贸代表团,英国媒体将其称为“200年来最豪华阵容”。有专家表示,卡梅伦显然希望访华能够促成一系列商业协议,帮助英国经济在出口拉动下实现复苏,而这将让这位英国首相的首次中国之行成为名副其实的淘金之旅。

      现状:对华出口额不及对爱尔兰

      来自英国驻华大使馆的介绍称:“这次随行的都是英国顶级机构的一把手,名单中商业公司的总收入占英国GDP的60%,可谓史无前例。”

      “这几乎是一次单纯的经贸之旅。”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中英两国当前的双边贸易额不高,卡梅伦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卡梅伦喜欢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英国对爱尔兰的出口比它对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出口总额还要多。因此,加强与大型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经贸联系,对于英国政府而言至关重要。

      分析:金融新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与美、德相比,英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不强。因此,扩大对华出口,英国要另辟蹊径。双方在金融服务,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潜力较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对记者表示,除了贸易领域,卡梅伦显然也希望鼓励中国对英投资。今年1至9月,中英双向投资重拾增长势头,中国企业在英非金融直接投资1.1亿美元,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展望:中方就经贸合作提出6点建议

      英国商界的诉求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回应。昨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就进一步发展中英经贸合作提出六点建议: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加强中英在创新以及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推进可持续城市合作;探讨在第三国合作的可能性等。

      晨报记者 刘映花

      ■花絮

      围观卡梅伦

      晨报讯(记者 刘映花)昨天,因为图文并茂地直播了卡梅伦的中国行,使得英国驻华使馆的微博(http://t.sina.com.cn)拥有了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更新的高效率,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万科董事长王石和SOHO中国总裁张欣都获邀与卡梅伦共进午餐,而王石的手机套被首相误认为照相机的小插曲,也被网友笑称为植入广告,“午餐会结束,分手寒喧,卡梅伦首相好奇地问:你的照相机太特别了,像磁卡带。老王递过手中的‘卡带’:‘是IPhone4的套。’笑声……”

     > 相关报道:

      温家宝会晤卡梅伦 中英金融新能源合作潜力大

      温家宝会见英国工商界代表侧记

      温家宝与访华英国企业家进行座谈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新能源有加法也有减法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称我国5年后将建成20个特大型煤企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