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兰蔺
晚报讯 闸北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程师丁琪彬最近发现,由于充电电瓶车不符现有车辆上牌标准,被大力提倡的环保新能源车遭遇了“户口”尴尬。身为民建会员的他,向市政协递交了一份“社情民意”,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环保新能源车使用清洁能源、无尾气排放污染,符合未来的节能环保发展趋势。“社情民意”指出,在世博期间,这一新科技被大力提倡,在本市公安、城管等部门进行推广使用。这其中也包括丁琪彬所在的环卫系统。但是当这一新科技在现实中上路,却遭遇了麻烦。丁琪彬说,前一段时间,区里所在的一线环卫公司反映,这些价格实惠的充电电瓶新能源车上不了牌,“没了行驶证,上路就意味着‘非法’。”既然无法“上牌”,驾驶员的资质也无法限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即便错误不在充电电瓶车,用车单位和驾驶员的权益也将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
数据显示,仅以环卫系统为例,截至目前,闸北区现有各环卫作业公司上路的同类车辆达195辆。据此推算,全市18个区县每天约有上千辆无牌照新能源电瓶环卫车在马路上作业。
这不能不让丁琪彬担心,他专门跑去本市的机动车车管所咨询。对方承认确实如此。由于国家尚未出台新能源车辆的界定与上牌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上牌目录》,目前大部分使用的环卫作业充电电瓶车,既不属于机动车,也不属于非机动车。因此,机动车车管所和非机动车管理所拒绝给它们申报“户口”。也就是说,从法律角度而言,这些环保新能源车都是非法的“黑户口”。
好用、实惠、又低碳的东西,为什么不合法呢?丁琪彬在“社情民意”中呼吁:车管部门尽快完善准入标准,给它们一个合法的身份。